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胆总管结石行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4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实验组),100例患者行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被用来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室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瘘、腹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较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及术后并发症。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在广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3.
4.
溃疡病穿孔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十二指溃疡穿孔是腹部外科常见急腹症。随着对溃疡病认识的深入.诊断和治疗水平也在提高、1993-2007年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561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极为罕见,至今国外文献报道仅19例,国内尚未见系统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女性,78岁,以“右颈部肿块5月”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2年,安装心脏起搏器1年余。体格检查:气管偏左,右侧颈部可触及一肿物,类圆形,大小约5cm×3cm×3cm,质韧,表面尚光滑,边界不清,不易活动,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切除、肝门-空肠吻合治疗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方法 9例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均行肝切除(Ⅳb段、Ⅴ段及尾状叶部分肝组织切除),胆道的重建采用肝门-空肠吻合,所有胆管分支均不结扎,均汇人肝门胆汁湖.结果 9例患者均行肝切除、达到Rο根治性切除、肝门-空肠吻合.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四周血清AST、ALT、TB明显下降.术后出现胆漏1例、胆道少量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顺利出院.Karnofsky评分平均为86分.平均随访24.9(9~42)个月,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肿瘤肝内转移,1例于术后17个月死于肿瘤腹腔广泛转移,其余7例目前健康生存,术后已平均生存28.3个月.结论 肝切除、肝门-空肠吻合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根治切除率、利于胆道通畅引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性粒细胞、炎性介质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相互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AP组,每组18只,胰胆管逆行注射4%牛磺胆酸钠建立AP模型.按随机原则在制模后3,6,12h分批处死,留取胰腺(体部)组织甲醛固定,HE染色光镜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程度并进行病理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胰腺中性粒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Mac--1测定,心脏取血分离血清,供IL-1和TNF测定.结果随着制模后时间的延长胰腺病变程度加重,AP组在不同时间段胰腺中性粒细胞阳性细胞率、血清TNF及IL-1浓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中性粒细胞阳性细胞率、血清TNF及lL-1浓度逐渐升高,3,6,12 h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制模后3 h,Mac--1与TNF及IL-1为正相关(P<0.05),其余各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在制模后6,12 h,各指标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结论AP大鼠胰腺病变程度加重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加重、TNF及IL-1释放增加同步发生,并且呈密切正相关.中性粒细胞和炎性介质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共同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发展过程中吞噬刺激素及其抑制物对胰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D大鼠每组 2 4只 ,分别为对照组、吞噬刺激素组、AP组、AP 吞噬刺激素组、AP 吞噬刺激素抑制物组。按随机原则在 0、3、6、12h分批处死大鼠 ,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程度 ,纤维素染色观察微血栓情况 ,计数微血栓数量。结果对照组与吞噬刺激素组在不同时段微血栓数量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3、6、12h各组微血栓数量均比对照组和吞噬刺激素组明显升高 ;AP组、AP 吞噬刺激素组、AP 吞噬刺激素抑制物组在 3、6、12h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微血栓数量逐渐增加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AP 吞噬刺激素组在各时间段均较AP组微血栓数量明显增加 ;AP 吞噬刺激素抑制物组在 6、12h微血栓数量明显减少 ,与A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AP时吞噬刺激素促使胰腺微血栓数量增加 ,应用吞噬刺激素抑制物可使胰腺微循环状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前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自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被发现以来,人们对一氧化氮诱导细胞凋亡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有了初步的认识。一氧化氮通过一系列机制诱导胰腺细胞凋亡,而对胰腺起到保护作用。这将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 ,AP)病情发展过程中吞噬刺激素 (Tuftsin ,Ts)及其抑制物对胰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 4组 ,每组 18只 ,分别为对照组、AP组、AP +Ts组、AP+Ts抑制物组。胰胆管逆行注射 4%牛磺胆酸钠建立AP模型 ,Ts及其抑制物组自制模 2 0min后从股静脉注入Ts或其抑制物 75ug/kg。按随机原则在制模后 3、6、12h分批处死 ,留取胰腺 (体部 )组织甲醛固定 ,HE染色光镜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程度 ,纤维素染色观察微血栓情况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 5 0个视野 ,计数微血栓数量。结果 :制模后各组在不同时间段微血栓数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AP组、AP +Ts组、AP +Ts抑制物组在 3、6、12h各组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微血栓数量逐渐增加 ,差别均有显著性 ;AP +Ts组在制模后各时间段均较AP组微血栓数量明显增加 ;AP +Ts抑制物组在制模后 6、12h微血栓数量明显减少 ,与单纯A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制模后 3h微血栓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进展过程中Ts使胰腺微血栓数量增加 ,胰腺微循环障碍加重 ;应用Ts抑制物可使胰腺微循环状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