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儿童泌尿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由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部分泌尿道感染患儿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惊厥发作,从而加重病情、延长治疗时间。然而截至目前,关于儿童泌尿道感染发生惊厥的炎性指标情况、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患儿的病原菌与非惊厥者有无区别尚无报道。目的 分析泌尿道感染患儿合并惊厥的炎性指标、常见病原菌及药物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2019年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1例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患儿(惊厥组),同时选取100例泌尿道感染不伴惊厥患儿(非惊厥组)。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惊厥组PCT水平高于非惊厥组(P<0.05)。惊厥组尿培养出病原菌40株(49.4%),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47.5%),革兰阳性菌21株(52.5%),真菌0株。非惊厥组尿培养出病原菌27株(27.0%),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85.2%),革兰阳性菌4株(14.8%),真菌0株。两组间均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两组间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非大肠埃希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耐药率均较高(93.3%、86.7%、73.3%),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厄他培南耐药率均较低(0、0、0)。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 耐药率均在80.0%以上(92.3%、100.0%、84.6%、92.3%),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呋喃妥因耐药率低(0、0、23.1%)。结论 泌尿系感染患儿,临床上要重视炎性指标(PCT)的检测,及时有效地评估感染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尽快控制感染,减少惊厥发作。同时应特别重视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患儿的中段尿培养检查,注意病原菌耐药性,尽早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及时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冯志海教授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30年,对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有独特见解。玉液汤源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具有滋阴益气清热的作用,因其兼顾糖尿病口干口渴的病理特征,故为治疗消渴气阴两虚的常用方,鲜少用于其他疾病。兹举冯教授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采用玉液汤加减治疗放射性口干症、干燥综合征和围绝经期口干症的验案各1例,介绍其巧用玉液汤治疗口渴引饮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4.
5.
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冯教授经验及辨证给予银翘散联合自创外用方消瘿止痛散,介绍冯志海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经验。冯教授认为亚甲炎早期起病多急骤,且呈自限性,主要表现为颈前疼痛不适,伴发热恶寒、咽痛、乏力、心慌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上西医常应用激素及非类固醇抗炎药,但只能缓解症状,副作用大,易复发。冯志海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创消瘿止痛散外敷,联合银翘散加减内服治疗亚甲炎急性发作期,标本兼顾,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反流(VUR)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发热性尿路感染住院治疗并经排泄性尿路造影(MCU)确诊VUR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患儿中男41例、女49例,中位年龄0.90岁;双侧反流46例,其中神经源性膀胱4例。51例1岁以下患儿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10例5岁以上患儿中,仅1例男性患儿。6例手术治疗,其余84例内科保守治疗,其中随访到48例。随访患儿中,15例尿路感染复发,5例因肾瘢痕、患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转为手术治疗;25例于一年后复查MCU,1例反流级别加重、12例无变化、5例减轻、7例消失。8例患儿首次肾静态显像(DMSA)发现肾脏缩小、肾瘢痕形成,36例患儿半年后复查DMSA发现10例出现肾瘢痕。结论婴儿期发热性尿路感染患儿,尤其是男孩应注意是否存在VUR。DMSA、MCU等检查不能相互取代。双侧VUR患儿应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及合并其他畸形。  相似文献   
7.
皂角刺常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疮疹顽癣等恶疾,鲜少用于内分泌诸疾,冯志海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将峻烈药物皂角刺灵活运用到临床活动中,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9.
10.
虽然已经发现了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为大多数肝炎患者找到了病原学依据,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输血后及散发性肝炎患者不能用现有检测方法检出病毒学标志,提示尚存在其他肝炎病毒.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和Okamoto率先报道了TTV可致病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