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巨刺、龙虎交战法的针刺手法合并温针灸治疗致密性髂骨炎的方法。方法:使用具有中医特色的巨刺、龙虎交战法的运针手法合并温针灸治疗致密性髂骨炎,对患者症状缓解作治疗前后的对照以检查治疗效果。结果:通过1~2个疗程,50例患者中,症状完全消失30例,占60%;明显减轻15例,占30%,无效5例,占10%。结论:运用巨刺、龙虎交战法的针刺手法合并温针灸治疗致密性髂骨炎有较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物理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的76例恢复期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电针+物理疗法)、对照组(物理疗法),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关节活动度(ROM)、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定(MWS)、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者下肢痉挛程度、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足背屈ROM、MWS、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MAS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足背屈ROM、MW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S分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电针结合物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足背屈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膝眼穴不同刺法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差异.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受试者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长针深刺治疗组、常规针刺对照组.其中长针深刺治疗组48例,常规针刺对照组50例.2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3.8%和93.7...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灸配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结合维D钙咀嚼片,治疗组采用隔附子饼灸配合鲑鱼降钙素结合维D钙咀嚼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量化分级积分及骨密度BMC、BM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配合鲑鱼降钙素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饮水测试结果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是一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温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温针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选穴组方规律。方法:收集1998—2018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针灸医治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穴位的频数进行统计,并总结出核心处方及挖掘新处方。结果:筛出相关文献82篇、包括相关处方112个,穴位59个;高频穴位依次为膻中(79.5%)、屋翳(67.0%)、天宗(65.2%)、肩井(61.6%)、肝俞(59.8%)等;设定置信度为0.8、支持度为35,得到25组核心穴组;以惩罚度为2、相关度为8,筛检出具有意义处方4首。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挖掘分析出来的选穴组合及新方组合可供临床医生参考以及在基层医院推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颈牵引下配合穴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头痛的方法. 方法经过中医辨证分型使用穴位按摩配合电动牵引机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并作颈椎X光检查于治疗前后作对比以检查治疗效果. 结果 通过1-2个疗程,X光检查结果提示60例病例中,治愈46例,占77 %;显效12例,占20%;无效2例,占3%.结论 颈椎电动牵引配合穴位手法推拿对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头痛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取常规针刺患侧阳白、四白、太阳、颧髎、颊车等穴结合下关、牵正穴处行隔牵正散灸,对照组常规针刺,均每天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社会生活功能FDIS)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分级、Portmann、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H-B分级、Portmann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FDIP、FD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36/38),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29/3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下关、牵正穴施行隔牵正散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特发性面神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足三里肌注甲钴胺,治疗组采用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otr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Potrmann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7.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明显改善,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