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蒽环类衍生物HYY-014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1.5 mg/kg的HYY-014后,采用LC-MS/MS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中HYY-014及其代谢物HYY-M3的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经DAS 3.0统计软件计算获得。结果采用统计矩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 HYY-014药代动力学参数 Cmax、T1/2、Vd、CL、AUC0-t、MRT0-t分别为(1628.6±618.6)μg/L、(24.4±3.6) h、(23.4±5.2) L/kg、(0.66±0.08) L/kg/h、(2219.5±276.9)μg/L ·h、(15.1±2.4) h;HYY-M3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分别为(2.2±0.6)μg/L、(103.1±13.7)μg/L·h。静脉注射该药后,很快向机体的各组织广泛分布,且具有明显的靶向性,主要分布在脾、肾、肺、心脏、肝等组织,脑组织中浓度极低。结论静脉注射HYY-014组织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靶向性,肺、肝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较高,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2.
米格列奈钙片单、多次给药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米格列奈钙片在健康人体单、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4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男女各半),单次给药分别口服米格列奈钙片5、10、20mg,多次给药10mg,q8h×7d。按试验方案采血,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米格列奈浓度,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5、10、20mg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0.27±0.10)、(0.39±0.39)和(0.34±0.16)h;Cmax(697.114-168.83)、(1293.56±293.59)和(1716.43±276.29)μg·h-1·L-1;t1/28(2.44±2.32)、(1.32±0.45)和(2.38±2.22)h;AUC0-1(797.8±149.0)、(1545.1±240.5)和(2474.7±624.6)μg·h-·L-。多剂量给药10mg达稳态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0.27±0.07);Cmax(1149.99±297.61)μg·h-1·L-1;t1/2β(1.40±0.33)h;AUC0-1(1236.84-327.6)μg·h-1·L-1;Cmin(5.68±2.32)μg·h-1·L-1;AUCss(1236.78±327.64)μg·h-1·L-1;Cav(154.60±40.96)μg·h-1·L-1;Dr(7.45±0.68);蓄积因子R(O.93±0.30)。结论米格列奈钙片口服给药5—20mg剂量范围内,体内过程呈线性;10mg,q8h连续多次7d,血药浓度d4已达稳态,体内无蓄积;且男女性别间体内过程也未见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本研究观察对结肠癌患者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0例,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FOLFOX4化疗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联合艾迪氟尿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体重增加人数31(68.9%)明显高于对照组4(8.9%),且体重下降人数3(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57.8%),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1、2周期出现的副毒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第3、4周期观察组出现的副毒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降低患者Ⅲ度以上感觉性神经病变事件的发生率,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LFOX4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可使化疗相关毒副作用减少,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首先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尼麦角林片(抗脑血管病药)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用开放、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单剂量口服国产(试验药物)与进口(对照药物)尼麦角林的片各30 mg,用LC-MS法测定血浆中尼麦角林代谢物6-二甲基-8β-羟甲基-10α-甲氧基-尼麦角林(MDL)的浓度,用DAS 2.1软件计算两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1.94±10.10)和(23.48±11.10)ng.mL-1;Tmax分别为(2.78±0.73)和(3.00±0.84)h;AUC0-60分别为(264.47±134.26)和(272.77±134.35)ng.h.mL-1;AUC0-∞分别为(286.14±140.34)和(293.38±138.86)ng.h.mL-1;t1/2分别为(12.13±4.26)和(12.07±4.29)h。试验药物对于对照药物生物利用度F为(98.6±23.5)%。结论 2种药物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KAI1和β-catenin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4例胃腺癌中KAI1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两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KAI1低表达; β-catenin异常表达,且异常表达率与胃癌的淋巴转移、远隔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多个因素的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KAI1和β-catenin的表达与某些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两种表达存在相关性。检测两者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和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了86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Strom alTum ors,GIST)中微血管密度(M VD),应用胶银及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人增殖细胞抗体(Ki-67)来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旨在探讨GIST中M VD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我院1985年 ̄2005年4月间手术切除的GIST病例中,选择诊断明确、病历完整者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1岁 ̄77岁,平均48.6岁。肿瘤发生于食道11例、胃30例、小肠27例、结直肠18例。GIST分类参考纪…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以枸橼酸钾颗粒剂为对照,评价枸橼酸钾缓释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LC-MS方法,测定单次剂量(32名)和多剂量(20名,双交叉试验)口服枸橼酸钾缓释片和颗粒剂后尿样中枸橼酸根浓度,以内源性药物的基线校正,尿药累积排泄量(Ae 0-24 h)和最大尿药排泄速率(Rmax)为主要指标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经剂量校正进行方差分析和对数转化生物等效性原理分析后评价缓释片的缓释特征。结果 单次给药后,受试药的低、中、高(1.08、2.16、4.32 g)剂量组的Ae 0-24 h与对照药(2.9 g)的Ae 0-24 h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药的低、中、高剂量组的Rmax与对照药的Rmax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给药后结果显示中剂量组的受试药和对照药的Ae 0-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低剂量组的受试药和对照药的Rmax差异显著(P<0.001)。结论 枸橼酸钾缓释片与枸橼酸钾颗粒剂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氨酚帕马溴片在健康人体单、多次给药的药动学。方法:3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单次给药分别口服氨酚帕马溴片1片(含对乙酰氨基酚500mg、帕马溴25mg)、2片、3片,单次给药采血结束,中剂量组继续给药,每次2片,q8h×6d。按试验方案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对乙酰氨基酚和8-溴茶碱浓度,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后各组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0.75±0.17),(1.2±0.7),(0.9±0.4)h;Cmax分别为(10.0±1.5),(22.4±6.9),(26.6±5.0)mg.L-1;MRT0-48h分别为(3.5±0.3),(3.5±0.8),(3.6±0.4)h;AUC0-48h分别为(37.5±4.2),(72.3±10.2),(105.8±16.0)mg.h.L-1;8-溴茶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0.78±0.14),(1.4±1.0),(0.90±0.27)h;Cmax分别为(2.5±0.4),(5.2±1.1),(6.2±0.6)mg.L-1;MRT0-48h分别为(12.0±2.7),(1...  相似文献   
10.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于1994年由美国强生公司发明,它由微电脑控制系统,真空负压抽吸泵、带旋切刀的穿刺针等构成。具有操作准确、切除彻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1-2],在现代乳腺外科中已被广泛应用。我院自2008年8月至今共顺利完成57例乳腺疾病患者诊疗,现将其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价值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