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梳子平时梳头用的梳子可以有很多种用法,一般以梳齿圆润的牛角梳为佳。梳脖颈,防感冒感冒初期一般项背部会感觉酸紧疼痛。颈后有个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处),是阳气最盛的地方,梳理此处可以祛风散寒、清热解表,缓解初期感冒。一般每次5~10分钟,以颈后部感觉发热为宜。梳腹部,调肠胃腹腔里面柔软的器官是比较多的,建议大家用梳子背绕肚脐进行顺时针转圈梳,这个小动作能够  相似文献   
2.
医学基础课的作业有其特殊性,笔者以高职护理专业277名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和面谈等方式,着重调查分析学生对待医学基础课程作业的态度、评价等。指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程的作业现状令人担忧,并在作业的布置、评价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阴道病 (BV)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近几年研究发现 ,此病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盆腔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及产褥感染密切相关 [1] 。因此 ,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我院门诊分别用替哨唑及甲哨唑治疗 BV各 1 0 0例的疗效进行评估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系 1 998年 1 0月~ 1 999年 2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 BV患者共 2 0 0例 ,年龄 1 8~ 48岁。随机分成两组 :A组 1 0 0例用替哨唑治疗 ,B组 1 0 0例用甲哨唑治疗。所有患者无其他器质性疾病 ,治疗前 1个月内未用过抗生素及阴道冲洗。诊断标准 [2 ] :具有下列四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室内蚂蚁愈来愈多,为害日益严重。发生蚁害的场昕主要是医院、居民楼、饭店、轮船等,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从室内蚂蚁的生活习性、携带的细菌及叮咬、过敏等情况看,应当将其列入医学昆虫防治范围。我国室内蚂蚁已知有11种,其中小黄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分布广泛,最为常见,为室内蚂蚁的优势种:有鉴于此,作者就小黄家蚁的文献报道作一综述,试图对室内蚂蚁的防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乳管造影与纤维乳管内镜的比较,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07年—2009年48例单侧乳头溢液患者同时行乳管造影及纤维乳管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乳管造影诊断为乳管内隆起性病变28例,表现为充盈缺损、中断或移位等,纤维乳管内镜(FDS)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28例,乳腺癌2例,余为非隆起性病变。两种检查同时为阳性诊断25例,同为阴性诊断15例,不一致者为8例。结论:两种检查在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检查而言,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阳性率基本一致,结合定位及治疗,FDS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为临床上预防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对照女性与20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天、3天、7天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术后1天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术前,其中术后1天、3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处于血栓前状态,手术能促进宫颈癌患者凝血和纤溶水平的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临床上预防血栓形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手术在乳腺肿物完全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对50例乳腺肿物患者给予了麦默通(MMT)微创切除手术,经过12个月的随访,50例86处肿物无一例残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下面仅就微创手术患者的术前病例筛选及手术方案的制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EMS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4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骨桥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前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30.64±12.3)ng/ml,手术后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5.54±9.3)ng/ml;对照组患者手术前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4.68±10.2)ng/ml,手术后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4.08±9.8)ng/ml。研究组手术前血清OPN水平高于手术后以及对照组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中OPN平均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PN在EMS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比较高,可以辅助EMS患者的临床诊断。随着病情的加重,OPN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这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分期,便于对EMS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冠状切面在诊断子宫角、间质部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常规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初步诊断或疑似子宫角、间质部妊娠患者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冠状切面子宫角、宫角部子宫内膜边缘及其外侧孕囊情况。对全部间质部妊娠患者测量子宫角部子宫内膜边缘与孕囊宫腔侧边缘间距。所有病例术前超声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结果(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或宫腔镜手术)或随访结果(偏心位置的子宫内妊娠患者)相对照。结果:33例患者中,经阴道三维超声冠状切面诊断子宫角妊娠15例,间质部妊娠12例,峡部妊娠1例,偏心位置的子宫内妊娠5例,与手术结果和随访结果对照,除2例峡部妊娠误诊为间质部妊娠外,其余均获得准确诊断。10例经手术确诊为间质部妊娠的患者,冠状切面宫角部子宫内膜边缘与孕囊宫腔侧边缘间距为2~9 mm。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冠状切面在诊断子宫角妊娠、间质部妊娠和偏心妊娠的诊断中明显优于常规经腹部或经阴道二维超声;冠状切面宫角部子宫内膜边缘与孕囊宫腔侧边缘的间距在诊断子宫间质部妊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