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氨基酸-甲醇-水三元体系中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为揭示蛋白质的稳定机制、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和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溶液热力学依据。方法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298.15K时甘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分别与甲醇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的热功率和稀释热功率,依据McMillan-Mayer理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到氨基酸和甲醇相互作用的混合焓以及各自的稀释焓和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利用k值讨论了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的作用机制。结论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间的焓作用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氨基酸分子结构的差异,氨基酸的非极性侧基对焓作用系数有正贡献;脯氨酸特殊的五元吡咯环结构也表现出疏水性,对hxy值有较大的正贡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合成特戊酸氯甲酯的简便工艺方法。方法 以己内酰胺作催化剂,特戊酸和氯化亚砜室温反应得到特戊酰氯,不经分离,补加适量氯化亚砜后直接与氯化锌和多聚甲醛室温反应合成特戊酸氯甲酯。结果 特戊酸氯甲酯总收率94.2%,产品结构经TR,1H NMR确认。结论 该法一步完成,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进行工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揭示蛋白质的稳定机制、蛋白质变性的原因、蛋白质工程设计和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溶液热力学依据。方法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298.15K时L-丝氨酸、L-苏氨酸分别与不同醇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依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结果 获得了大量的混合焓和稀释焓数据,利用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讨论了羟基类氨基酶与醇的作用机制。提出用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的数目比值(n疏水/n亲女)来预测hxy的差别,发展了基团贡献法(SWAG)。结论 hxy为正值,羟基类氨基酸与醇相互作用过程中吸热效应为主,疏水效应占主导地位,表明在蛋白质由一级结构形成疏水内核折叠成二级结构的过程中羟基类氨基酸仍表现出一定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4.
六种泰山野生中药煎煮液中微量元素溶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六种泰山野生中药煎煮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溶出率。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消化和煎煮两种不同处理方法下六种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消化法测出的结果为基准,求各中药煎煮液中各微量元素的溶出率。结果Na、K两种元素的溶出率最高,其它元素如Ca、Mg、Sr的溶出率比较低,Cu、Mn两元素的溶出率更低。结论中草药煎煮液中各元素的溶出程度各不相同,应合理用药,以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筛选药物、确定最佳用药量提供定量依据。方法应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薄叶蓟总黄酮苷对大肠杆菌代谢作用的热功率—时间曲线。结果计算出细菌生长的速率常数,建立了细菌生长速率常数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最佳促菌浓度和最小抑菌浓度。结论最佳促菌浓度为1.77×10^-5g/ml,最小抑菌浓度为2.52×10^-4g/ml。  相似文献   
6.
泰山产天目琼花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焰  周俊飞  张颖  庞现红  姚广民 《中草药》2017,48(11):2177-2181
目的研究泰山产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中压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各种现代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1D-NMR、2D-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天目琼花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包括7个三萜类化合物:α-香树脂醇(1)、熊果醇(2)、3α-乌苏酸(3)、11,12-去氢熊果酸内酯(4)、3-乙酰基齐墩果醛(5)、齐墩果酸(6)、白桦脂酸(7);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木兰脂素(8)、(+)-桉脂素(9)、(-)-表桉叶明(10)、vibsanol(11)、3,4′-dimethoxylvibsanol(12);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α-细辛醚(13)。结论化合物12是1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11和13均为首次从天目琼花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