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新生儿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6/2004-01解放军总医院及其309临床部病房及门诊收治的早产儿27例及足月健康儿10人。将1岁以内接受早期干预和定期随访的早产儿分成3组:出生后即开始接受干预早产儿设为新生儿早期干预组(n=10),生后1个月~1岁开始接受干预早产儿设为婴儿早期干预组(n=12)。将1岁后才就诊的早产儿(n=5)设为非早期干预组;正常健康足月儿设为足月儿组(n=10),生后即接受指导和随访。在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采用不同有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措施。在生后1周及4周即新生儿期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评价新生儿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包括5部分内容,即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评估。1个月后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检查幼儿的大运动发育建立时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早产儿27例,足月儿10人。①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评分中5部分内容评分:新生儿早期干预组在生后4周均明显高于生后1周(t=-4.12~-6.82,P<0.05)。足月儿组在生后4周虽较生后1周时有所进步,但无明显差异(P>0.05);生后4周时新生儿早期干预组与足月儿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4组婴儿神经运动发育存在差距,但随着干预指导的进行,早期干预组可翻身、抬头、独坐时间晚于足月儿组犤(3.7±0.25),(4.3±0.34),(6.7±0.35)个月;(3.0±0.27),(3.5±0.13),(6.1±0.19)个月,t=6.16,6.99,4.70,P<0.01犦;可爬、站、走时间接近足月儿犤(8.7±0.68),(10.2±0.74),(13.0±1.28)个月;(8.2±0.22),(9.8±1.07),(12.9±0.84)个月,P>0.05犦。婴儿期干预组和非早期干预组在大运动发育时间明显落后于足月儿组(t=4.89~8.91,P<0.01)。结论:新生儿早期干预较婴儿早期干预及1岁以后干预可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使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接近足月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中代表外周动脉硬化及僵硬度程度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踝臂指数(ABI))与心脏收缩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对大血管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糖尿病患者48例,非糖尿病人群90例,均接受ba PWV、ABI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留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相关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两组性别比例、血脂、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ba 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方面,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分析显示,糖尿病组ABI与年龄、LVEF、Hb A1c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0.42、0.47);ba PWV与年龄、BMI、Hb A1c及LVEF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0.51、0.56、0.44)。非糖尿病组ABI同样与年龄、LVEF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4、0.45);ba PWV与年龄、BMI、LVEF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4、0.55、0.45)。结论无论在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人群中,ABI、ba PWV均与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LVEF呈正相关性,即左室收缩功能受到外周动脉硬化及僵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行政总值班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原因和探讨其改进方法。方法发放调查表及查看有关会议记录,查看院外民众意见箱,回拨来电,询问医院行风社会监督员,调查资料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务态度相关性缺陷率2.41%,业务技能相关性缺陷率23.37%,两大类缺陷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医院行政总值班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防线和服务民众的重要窗口,应持续质量改进,不断提高值班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检测咽拭子中肺炎支原体对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和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以及支原体抗体(MP-IgM)胶体金沉淀法对94例已确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MPP)患儿咽拭子及血清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病程7 d内咽拭子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快速液体培养法、血清MP-IgM检测法的阳性率分别为71.28%、36.84%、19.15%,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早期阳性率高;3种方法总阳性率分别为82.98%、36.84%、100%,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阳性率,与MP-IgM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快速液体培养法阳性率较低,与MP-IgM检测法无一致性。结论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简单易行、准确快捷,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支原体检测尤其是早期检测的新方法,其对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儿支原体肺炎54例胸部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胸部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0年9月—2011年2月间明确诊断的54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结果胸部CT显示病变部位:单侧者39例(72.22%),双侧者15例(27.78%);单侧中右侧者20例(51.28%),左侧者19例(48.72%);多个叶段受累30例(55.56%)多于单个叶段受累24例(44.44%),各受累叶段分布情况为:右下叶18例(33.33%),左下叶15例(27.78%),左上叶11例(20.37%),右上叶7例(12.96%),右中叶7例(12.96%),左中叶2例(3.70%);病变性质显示为大片实变影31例(57.41%),斑点状及斑片状实变影22例(40.74%),云絮状或磨玻璃样或网格样密度增高影各1例(1.85%),双肺散在斑片影7例(12.96%),其中非单个叶段受累者大片实变与斑点状及斑片状实变多同时存在。其他病变还有胸腔积液14例(25.93%),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12.96%),肺不张7例(12.96%),心包积液1例(1.85%)。婴幼儿MMP胸部CT以散在斑片影为主,年幼儿以斑点状及斑片状实变影为主,年长儿则多表现为大片实变影。结论小儿MPP单侧病变多于双侧,右肺病变多于左肺,大片实变影最多,其次为斑点及斑片状实变影,也可见双肺散在斑片影。其影像学特点与年龄有关。胸部CT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婴幼儿及年幼儿MPP的诊断及儿童MPP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4年多在我院门诊和病房确诊的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进行HLA—B27检测的结果做了对比分析,以了解本地HLA—B27表达阴性与表达阳性的确诊早中期AS患者之间有何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确诊的298例早中期AS患者的HLA-27抗原。研究样本来源于2006年9月~2011年2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早中期AS的患者。结果:临床确诊的早中期AS患者中,HLA—B27表达阴性患者,男女比例约为3.3:1;HIJA—B27表达阳性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9:1,HLA—B27阴性患者与同性别阳性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确诊的早中期AS患者中,HIJA—B27表达阴性患者各年龄段的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B27表达阳性患者各年龄段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本地HLA—B27表达阴性与表达阳性的确诊早中期AS患者之间,男女比例、平均年龄、HLA—B27阳性率和阴性率无显著差异。在临床诊断时,对HLA—B27表达阴性的疑似患者也要给予同样的重视,以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多种无创检测方法联合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早期动脉硬化情况。方法无并发症的DM患者30例,对照组27例,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臂指数(ABI)、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压力波增强指数(AI)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技术)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参数及其相关性。结果 DM组及对照组IMT、ABI均在正常范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右两侧baPWV[(1449±232)cm/s比(1291±171)cm/s,(1452±222)cm/s比(1280±178)cm/s;P0.01]及ET技术中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137±51)kPa比(101±34)kPa,P0.01]、硬化参数(β)[(10.6±4.2)比(8.2±2.7),P0.05]、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7.0±1.2)m/s比(6.1±1.0)m/s,P0.01]在DM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M组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67%(20/30)比26%(7/27),P0.01];Ep、PWVβ分别与左右两侧baPWV呈正相关。结论 DM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ET技术中Ep、β、PWVβ与baPWV均可敏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意义。方法300例主诉为右上腹不适连续患者,121例行胆囊切除术,且均于术前开展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总结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符合率,联合检测声像图特征及病灶形态。结果121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病理结果:胆囊结石49例;腺肌症5例;胆囊壁结构紊乱2例;息肉样病变65例,其中胆固醇息肉40例、炎性息肉22例、腺瘤2例、腺癌1例。65例手术确诊为息肉样病变患者,经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诊断为息肉样病变62例,3例误诊为泥沙样结石,诊断符合率为95.38%(62/65)。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联合诊断声像图特征为基底狭窄或基底较宽,呈球形、桑葚状或乳头状,病灶数量不等。其中稍高回声者16例,高回声者43例,等回声者2例,低回声者1例;基底宽者16例,基底窄者7例,呈桑葚状、团状或乳头状者39例。经检查,胆固醇息肉病灶直径为(5.22±1.33)mm;炎性息肉病灶直径为(3.36±1.34)mm;腺瘤病灶直径为(9.06±1.60)mm;腺癌病灶直径为17.3 mm。结论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