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的58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34~71岁,中位年龄54岁。观察指标:(1)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肝门阻断时间、中转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围手术期有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手术病例。(2)术后病理情况。(3)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48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ICC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10例患者行腹腔镜中转开腹。(1)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有腹腔镜下左半肝(Ⅱ、Ⅲ、Ⅳ段)切除,腹腔镜下右半肝(Ⅴ、Ⅵ、Ⅶ、Ⅷ段)切除,腹腔镜下右肝后叶(Ⅵ、Ⅶ段)切除,腹腔镜下扩大右后叶切除,腹腔镜下肝中叶(Ⅳ、Ⅴ、Ⅷ段)切除,腹腔镜下Ⅴ、Ⅵ段切除,腹腔镜下左半肝(Ⅱ、Ⅲ、Ⅳ段)联合肝尾叶(Ⅰ、Ⅸ段)切除,腹腔镜扩大左半肝切除,腹腔镜下Ⅵ段切除,腹腔镜下Ⅶ、Ⅷ段切除,腹腔镜左肝外叶(Ⅱ、Ⅲ段)切除,腹腔镜右肝肿块切除;手术时间(320.38±107.68)min;术中出血量(262.34±76.06)mL;术中输血率为0(0/58);术中肝门阻断时间(48±15)min;其中10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17.2%(10/58);术后胆瘘发生率为6.9%(4/58),保守治疗、通畅引流(T管负压吸引)后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9.34±3.39)d;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1.84±0.57)d;围手术期内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手术病例。(2)病理情况:术中32例行淋巴结清扫,术后26例病理结果提示胆管细胞癌未行淋巴结清扫;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肿瘤切缘的病理报告均为阴性,4例淋巴结清扫并提示淋巴结转移阳性。(3)随访结果:58例ICC患者中,49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术后肿瘤生存时间为4~36个月,28例获得无瘤生存,17例患者出现肝内转移并多发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发现肝内转移后行微波消融治疗,9例患者失访。结论腹腔镜肝切除经验丰富的中心,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安全及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远中错患者牙性、骨性所发生的变化,并掌握一种新矫治器的临床操作常规。方法临床选择11例安氏Ⅱ类远中错患者,年龄12—15岁,恒牙,采用Forsus矫治器,对矫治前后的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11例患者经过平均5.59个月的治疗均获得Ⅰ类磨牙关系,前牙覆盖从平均9.25mm减至2.76mm,覆正常,上下牙列排齐,面型改善明显。(2)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显示SNA基本未变,SNB增加2.29°,ANB角减小2.26°,差异有显著性,从而使上下颌间关系更为协调;上切牙与NA角从31.65°减小至16.18°,距离从8.08mm减小至3.02mm,差异极具显著性,上切牙内收明显;下切牙与NB角从28.48°增加至32.91°,距离从6.45mm增加至6.74mm,说明矫治中下切牙受到近中向的力,少许唇倾。结论Forsus矫治器结构简单,临床操作方便快捷,可与固定矫治器同时使用,对于恒牙早期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矫治效果明显,对现有的安氏Ⅱ类矫治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采用FR—Ⅲ型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FR—Ⅲ型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SNA角,ANB角增加,SNB角,中切牙角减小。并附典型病例一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released exosomes,ADSC-Exos)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患者自愿捐赠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并于第3代细胞上清液提取Exos(ADSC-Exos);透射电镜观察ADSC-Exos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膜表面标志性蛋白Alix、CD63,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取患者自愿捐赠皮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将PKH26标记的ADSC-Exos与第5代成纤维细胞培养,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能否进入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及划痕法观察ADSC-Exos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取24只8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制备糖尿病模型后,背部制备直径8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实验组(n=12)及对照组(n=12)创面真皮层分别注射0.2 mL ADSC-Exos及PBS。第1、4、7、11、16、21天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第7、14、21天取材,行组织学(HE及Masson)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结构、胶原纤维及新生血管情况。结果ADSC-Exos为边缘清晰、大小分布均匀的膜性囊泡;粒径为40~200 nm,平均102.1 nm;膜表面标志性蛋白Alix、CD63均呈阳性。ADSC-Exos与成纤维细胞复合培养观察示,ADSC-Exos可进入成纤维细胞胞内,并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动物实验显示,实验组小鼠背部创面愈合明显快于对照组,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创面结构愈合更好,愈合前期新生微血管更多,愈合后期胶原纤维沉积更多;其中,第7、14、21天创面缺损长度,第7、14天微血管数量,第14、21天胶原纤维沉积百分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SC-Exos通过促进创面血管新生以及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来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本个案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2020年2月14日收治的1例肝癌口服靶向药(甲磺酸仑伐替尼)引起肛周瘙痒和多处皮损的病例进行分析。患者带肛周皮损入院,与压疮区别后,判断为肝癌患者口服甲磺酸仑伐替尼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对症给予治疗与护理。伤口明显好转后,患者出院。此案为新发现的甲磺酸仑伐替尼说明书上没有载出的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口服靶向药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窈 《当代医学》2013,(19):123-124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52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运动康复护理和语言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患肢肌力有效率、失语治疗有效率和心理状态改善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经方差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早期实行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伤残的恢复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自理能力,促进患者早期回到社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一、病例介绍 患儿男,36周出生,体重2 890 g.出生后1d因"多发性畸形"转入我院NICU.检查发现外鼻缺如,中央部有一0.2 cm纵行嵴状突起,无鼻腔结构,鼻孔处略呈凹陷状改变(图1).患儿只能张嘴呼吸,口唇合拢时有紫绀.进一步探查发现:未触及明显眼内容物、右侧小耳畸形、眼距增宽、右侧隐睾、阴茎短小;头颅CT示:鼻骨扁平,鼻孔、鼻道、鼻甲结构未发育,高腭弓,双侧上颌窦、筛窦未发育(图2);颅内结构未见异常,胸腹X线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卵圆孔未闭.患儿的染色体为正常男性46+XY.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Vitek2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病原菌的鉴定能力及临床价值,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各科室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脓液、血液等为临床标本,将分离出的病原菌110株和实验室保存的参考菌株50株作为检测菌株。采用Vitek2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并对鉴定正确率、鉴定时间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5株革兰阴性菌中正确鉴定73株,正确率为97.33%,85株革兰阳性菌中正确鉴定82株,正确率为96.47%。革兰阴性菌的鉴定正确率高于革兰阳性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菌株的鉴定均在9h内完成,其中肠杆菌属和微球菌属两种菌株在6h内完成了84%左右的鉴定。革兰阴性菌的药敏结果符合率为93.33%,革兰阳性菌为94.12%,总符合率为93.75%。结论 Vitek2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有关细菌的鉴定准确性较高,可以快速提供鉴定结果,是明确病原菌的重要工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EPCs,培养6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姜黄素(0、5、10、15μmol/L)培养一定时间(6、12、24和48h)。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Griess法检测NO分泌量,并RT-PCR半定量测定eNOS基因表达。结果姜黄素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改善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并上调eNOS基因表达,促进EPCs来源的NO的释放(P〈0.01)。结论姜黄素增加体外EPCs数量及改善其功能,上调eNOS基因表达并增加EPCs来源的NO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EPCs,培养6 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姜黄素(0、5、10、15μmol/L)培养一定时间(6、12、24和48 h)。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Griess法检测NO分泌量,并RT-PCR半定量测定eNOS基因表达。结果姜黄素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改善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并上调eNOS基因表达,促进EPCs来源的NO的释放(P<0.01)。结论姜黄素增加体外EPCs数量及改善其功能,上调eNOS基因表达并增加EPCs来源的NO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