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治疗以空腹血糖(FPG)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以FPG升高为主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格列美脲2~6mg睡前(22∶00)口服,对照组给予诺和灵N睡前(22∶00)皮下注射,依据第2天FPG调整剂量,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FPG、HbAI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睡前口服格列美脲降低空腹血糖作用不亚于诺和灵N,且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冬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16-2117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常规饮食控制及应用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生理盐水250 ml 红花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脐周皮下注射,1次/天,连用7 d。治疗前后行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管径及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1例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红花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冬波  覃学勇  廖明 《海南医学》2013,24(6):919-920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L)可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药物和毒物是临床引起RML的主要原因,多数由他汀类调脂药引起,贝特类调脂药单独应用偶尔可引起肌炎,导致RML的病例多发生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目前文献报道不多,而发生于规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尚无报道。我科2012年9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_2S)能否通过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对抗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JAK2、STAT3、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盒检测SOD活性。结果:应用400μmol/L硫氢化钠(NaHS,为H_2S的供体)预处理HUVECs 30 min能明显地抑制高糖(40mmol/L葡萄糖,HG)对p-JAK2和p-STAT3蛋白水平的上调作用。400μmol/L NaHS预处理30 min或20μmol/L JAK/STAT通路抑制剂AG490预处理30 min均能抑制高糖对HUVECs引起的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升高,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ROS生成量及MMP丢失均减少。结论:外源性的H_2S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保护HUVECs对抗高糖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新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餐时口服伏格列波糖,对照组餐前口服格列齐特,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胀、肛门排气增多5例,腹泻2例,但症状较轻,患者可耐受,未发生低血糖;对照组腹胀4例,腹泻1例,低血糖3例。结论伏格列波糖治疗初发T2DM效果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 T2DM)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53例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组51例。每天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及诺和灵30R,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FPG、2hP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诺和锐30组早餐、晚餐后2hPG和HbA1c水平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中餐后2hP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治疗T2DM效果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优于诺和灵30R,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周围血管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行眼底检查、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触诊足背动脉、测定踝肱指数(ABI).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将研究者分为四组: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A组,57例),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B组,43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血管病变组(C组,41例)以及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组(D组,39例),测定并比较四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年龄、病程、血清胱抑素C以及各生化指标与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或(和)周围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组、C组以及D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且D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病程长短是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高胱抑素C水平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清胱抑素C对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是指下肢远端神经、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几率要高15~40倍,在老年人中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分为2组,对照组即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 C组n =45)和研究组即2型糖尿病伴周围血管病变组(R组, n =47),比较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年龄、病程、BMI、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