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用于预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采用异丙酚注射液诱导全麻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预先给予利多卡因40mg(L组),瑞芬太尼0.3ug/kg(R组)和利多卡因40mg+瑞芬太尼0.3ug/kg(L+R),然后给予1%异丙酚5mL注射并对疼痛进行评分记录。(0,Ⅰ,Ⅱ,Ⅲ级分别表示无,轻,中,重度疼痛)。结果各组病人疼痛评分采用Nadit分析,其值为:L组0.53,R组0.58,L+R组0.39。L组与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L+R组效果明显优于L组和R组(P〈0.01)。结论联合使用利多卡因和瑞芬太尼可有效减轻异丙酚引起的注射痛,且效果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预注小剂量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爱俊 《淮海医药》2008,26(5):422-42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作用。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静注异丙酚前注入4 ml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组(n=50),静注异丙酚前注入1%利多卡因4ml,然后给予1%异丙酚5 ml注射。用VAS法对疼痛进行评分记录。结果对照组34例发生疼痛(68%);利多卡因组8例发生疼痛(1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针刺穴位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PPD)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选取足月单胎初产妇180例,将无分娩镇痛要求的产妇设为对照组(C组),将有分娩镇痛要求产妇随机分为针刺穴位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组(SA组)和硬膜外分娩镇痛组(S组),各60例。SA组行针刺三阴交穴、合谷穴联合0.5 μg/mL舒芬太尼复合0.08%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S组行0.5 μg/mL舒芬太尼复合0.08%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C组不实施分娩镇痛,按照自然分娩常规流程处理。记录3组产妇宫口开2 cm时(T0)、宫口全开时(T1)、胎儿娩出时(T2)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镇痛前即刻、第三产程末、产后42 d产妇血清中谷氨酸(Glu)水平,并于产后42 d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比较3组产妇PPD发生率。记录T0~T2时,按压镇痛泵及不良反应情况;记录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分娩镇痛后Bromage运动评分。 结果 3组T0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SA组、S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 < 0.01),SA组亦均明显低于S组(P < 0.01)。3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和产后2 h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和C组第二产程均较S组明显缩短(P < 0.01),而S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S组产后EPDS评分和PPD发生率均低于C组(P < 0.05~P < 0.01),SA组EPDS评分和PPD发生率亦均低于S组(P < 0.01和P < 0.05)。镇痛前即刻,3组产妇血清Gl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末和产后42 d,SA组、S组产妇Glu水平均较镇痛前即刻降低(P < 0.05~P < 0.01),且2组产妇血清Glu水平均低于C组(P < 0.05~P < 0.01),SA组亦均明显低于S组(P < 0.01)。3组产妇Bromage运动评分均为0级,无一例发生运动神经阻滞。 结论 针刺穴位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降低PP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血清Glu含量的降低及分娩疼痛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睡眠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86例,年龄60~80岁,BMI 20~27 kg/m2,ASA I-III级,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n=43)和对照组(对照组,n=43)。麻醉诱导前30 min,SG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C6-7水平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给予0.5%罗哌卡因7 mL;对照组在相同位置给予生理盐水7 mL。我们需要通过BIS-Vista监测术前最后1晚、术后第1晚及术后第2晚的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指数和N3睡眠阶段;记录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2天的主观睡眠阿森斯失眠(AIS)评分;采取患者静脉血样,测定星状神经节阻滞前(T1)、拔管后5 min(T2)及术后第1天早上6:00(T4)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的浓度;采取患者晨尿样本,测定手术当天早上6:00(T3)、术后第1天早上6:00(T4)、术后第2天早上6:00(T5)晨尿中6-羟基硫酸褪黑素(6-HMS)的浓度;我们还需要记录VAS评分、术后谵妄发生率、术后抑郁发生率、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最后SGB组有36例患者,对照组有35例患者纳入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大多出现失眠,但与对照组相比,SGB组患者术后第1晚及术后第2晚的睡眠持续时间更长(P<0.05),睡眠效率指数更高(P<0.05),N3阶段睡眠时间更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SGB组患者术后AIS评分更低,术后失眠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SGB组患者在T2、T4时间点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浓度更低(P<0.05),T5时间点晨尿中6-HMS浓度更高(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拔管时间、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谵妄、术后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引导下SGB可以改善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客观及主观睡眠,使应激反应与睡眠障碍间的恶性循环关系有所缓解,减少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吕爱俊  蒋静  王刚  代文涛  王茜  王南海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152-1154,1155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地佐辛对切口痛大鼠模型的超前镇痛效应,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切口痛模型组、氯诺昔康组、地佐辛组和氯诺昔康联合地佐辛组(联合用药组)各8只。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切口痛模型组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氯诺昔康组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氯诺昔康2 mg/kg;地佐辛组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联合用药组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 mg/kg,地佐辛2.5 mg。术后采用累计疼痛评分法给予切口痛大鼠疼痛评分,术后3h大鼠尾静脉采血,于脊髓膨大处取脊髓,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脊髓环氧化酶(COX)-2的含量。结果:切口痛模型组大鼠累计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氯诺昔康组、地佐辛组和联合用药组(P<0.01),而联合用药组大鼠累计疼痛评分均较单用药组显著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大鼠血清IL-6和脊髓COX-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单用药组(P<0.01)。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地佐辛能通过抑制切口痛大鼠血清IL-6和脊髓COX-2的表达,降低大鼠累计疼痛评分,表现出显著的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曲马多600mg/kg+芬太尼7μg/kg0.9%NS稀释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50mg+芬太尼7μg/kg+0.9%NS稀释至100ml。两组均在术后应用PCIA,持续输注量2ml/h,单次给药量(PCA)2ml,锁定时间为15min。观察术后4h、8h、20h、24h、48h内的疼痛、镇静、恶心、呕吐评分,记录血氧、心率、呼吸频率和实际按压次数比。结果B组各时段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普遍低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曲马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腰方肌阻滞在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喉罩全麻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为单纯喉罩全麻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阻滞组(R组)、复合药物阻滞组(RD组)。R组和RD组病人入室前30min于麻醉监护室中行术侧腰方肌阻滞,R组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RD组注射含1 μg/kg右美托咪定的0.25%罗哌卡因20mL,3组病人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诱导前、置入喉罩时、切皮时、扩髓腔时、拔除喉罩时病人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所有病人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量、拔管时间;记录病人术后舒芬太尼镇痛使用量、帕瑞昔布补救性镇痛情况;记录病人术后不良反应;评估病人术后4、8、12、24、36、48h的静息VAS疼痛评分及术后24、36、48h的运动VAS疼痛评分;评估术后24、36、48 h髋关节的最大屈曲度及外展活动度。结果T0时,3组病人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4时,3组病人的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R组和RD组的MAP低于C组(P < 0.01),R组与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R组和RD组的HR低于C组(P < 0.01),R组与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丙泊酚使用量、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补救性镇痛例数,各时间点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C组> R组>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各时间点的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髋关节外展活动度:C组 < R组 < 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恶心呕吐、补救镇痛发生率:R组、RD组均低于C组(P < 0.05~P < 0.01),RD组与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腰方肌阻滞在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中效果理想,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