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需氧菌阴道炎(AV)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A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和观察组(n=48例,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7d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7d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85.4%优于对照组70.8%(χ2=9.000,P=0.029)。结论 CP阴道泡腾片治疗AV的临床疗效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Tr的表达率和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来探讨Tr与URSA发病的相关性,评价主动免疫治疗对于URS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URSA患者,采用淋巴细胞毒实验检测封闭抗体,应用丈夫或无关健康第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行皮下免疫治疗,并随访妊娠结局;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URS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r表达率。结果流产组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Tr表达率(1.19±0.25)%,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Tr的表达率(1.57±0.45)%。主动免疫治疗后,URSA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的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主动免疫治疗组妊娠成功率(83.3%)明显高于非治疗组妊娠成功率(46.7%)结论URSA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数量减少有关,主动免疫治疗可以上调CD4^+、CD25^+、Tr,是治疗URSA的一种有效方法。主动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率明显上升,且无严重的母儿不良反应,主动免疫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顺德地区妇女阴道感染的发病率及感染的病原体结构情况,以及不同年龄层妇女阴道感染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996例门诊妇科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湿片检查和阴道炎化学试剂盒检测.结果 996例妇女中,阴道感染率为33.84%,18~29岁年龄段感染率为34.88%,30~39岁年龄段感染率为30.37%,40~49岁年龄段感染率为45.07%,50~59岁年龄段感染率为23.53%,40~49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其中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性阴道感染病例为282例,其中主要为需氧菌阴道炎,占83.33%,混合性阴道感染病例为56例,需氧菌阴道炎合并细菌性阴道炎发病率最高,占30.36%.结论 顺德地区妇女感染阴道炎主要集中在40~49岁年龄段,且以需氧菌阴道炎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宫腔镜术后盆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无菌操作下取患者盆腔分泌物进行培养和细菌鉴定,对细菌的药敏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20例患者行宫腔镜术后发生盆腔感染12例,感染率为10.00%,共检出病原菌26株,革兰阳性菌13株,占50%,其中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球菌为主,分别占19.23%,11.54%;革兰阴性菌13株,占50.00%,其中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3.08%、16.0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庆大霉素、阿卡米星、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性低。结论宫腔镜术后盆腔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不同的病原菌对抗感染药物会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因此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患者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患者临床治疗前后阴道菌群的差异,了解临床治疗与阴道微生态多样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VVC患者( VVC组,3例)及RVVC患者( RVVC组,3例)女性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提取细菌总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 V4区基因,以得到样品的物种信息用于对比研究。结果 VVC组和RVVC组两组阴道菌群未见显著差异,而以个体为特点区分聚类。用药后,VVC组菌群的α-多样性未见明显改变,但菌群结构改变显著,体现在乳酸菌比例增加,加德纳菌和变异菌属比例降低。用药后RVVC组菌群的α-多样性和菌群构成均未见显著改变( P>0.05)。结论VVC组和RVVC组阴道菌群无显著差异。用药后,VVC组菌群结构改变较RVVC组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阴道细菌菌群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VVC患者5例、RVVC患者5例及健康育龄期女性2例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提取样品中细菌总DNA,扩增16S r RNA V4区基因,比较三组的菌属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VVC患者乳杆菌属比例显著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相对丰富度升高,菌群Alpha多样性也明显增加(P0.05)。RVVC患者乳杆菌属主要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约占80%。结论 VVC组阴道菌群乳杆菌属比例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丰富度增加。RVVC组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