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可溶性多功能细胞因子。它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并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比较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132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78例)与对照组(54例),两组均采用CAP、TP或NP方案化疗,21天为一周期,连用两个周期。在试验组化疗的第1~7天和第11~17天肌肉注射rmhTNF500万U。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4·6%(27/78)和27·8%(15/54)(P=0·041)。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值分别为3·44±0·43和2·28±2·84(P=0·637),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个月和6·7个月(P=0·03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4个月和5·9个月(P=0·138),1年生存率分别为51·8%和42·6%(P=0·039),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22·6%和20·8%(P=0·734),15·2%和14·7%(P=0·863)。试验组有67·6%患者产生与rmh-TNF相关的不良反应,但不需特别处理,停药后自行消退。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mh-TNF联合化疗药物治疗NSCLC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更高,但在改善生活质量、中位疾病进展时间、2年和3年生存率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和VEGF-D)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索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D在62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D).分析VEGF-C、D表达及MLD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高表达率分别是74%(46/62)和82%(51/62);肿瘤边缘MLD(5.387±4.98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900±2.245)(P<0.05).VEGF-C、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相比,淋巴结转移更常见、临床分期也较晚,MLD增加与VEGF-C、D高表达、有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较晚有关.VEGF-C和VEGF-D的表达有正相关关系(r=0.691,P<0.001).结论 VEGF-C和VEGF-D在食管鳞癌中可能通过增加肿瘤周边区域的淋巴管新生促进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MPM的疗效。方法:收集确诊为MPM且一线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疗效。结果:18例检测了CA125的患者中,13例(72.2%)增高。病理类型为上皮型的有19例,为肉瘤型/双相型的有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培美曲塞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有效率为23.8%,疾病控制率为85.7%,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结论:MPM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大部分患者会出现CA125升高,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有助于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GP和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目的 目前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被认为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I.C)的标准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性作用。方法 77例初治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TP组和GP组,TP组39例,GP组38例。TP组:紫杉醇135mg/m^2,第1天;顺铂30mg/m^2,第1~3天。GP组: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顺铂30mg/m^2,第1~3天。化疗2~3周期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TP组有效率为46.2%,GP组为42.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不良反应以血小板降低为主,TP组以白细胞降低为主,均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有所不同,但都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一个问题。治疗多为姑息性,常采用胸腔穿刺或粗管闭式引流。粗管闭式引流损伤大,易感染,患者活动受限。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细孔径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并均于胸腔内注入顺铂(cisplatin,DDP)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结果细孔径导管闭式引流组胸腔积液的控制率为80.00%,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的36.67%(P〈0.01)。细孔径导管闭式引流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穿刺组。结论应用细孔径导管装置引流恶性胸腔积液操作安全、简便,能最大限度地排净胸腔积液,对控制癌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化疗方案之一,但副反应较重。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长春瑞滨联合顺铂与长春瑞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126例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的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组,接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或长春瑞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组有效率为48.4%,部分缓解率为45.2%;长春瑞滨联合奥沙利铂组有效率为42.2%,部分缓解率为40.6%,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25例(40.3%),长春瑞滨联合奥沙利铂组仅10例(1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度消化道反应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组为11例(17.7%),长春瑞滨联合奥沙利铂组仅3例(4.7%),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组发生神经毒性7例(11.7%),长春瑞滨联合奥沙利铂组有60例(93.8%),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和长春瑞滨联合奥沙利铂是治疗晚期NSCLC较有效的方案。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相比,长春瑞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疗效相似,消化道反应及血液学毒性较轻,而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并将该方案和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方案相比较。方法:经病理确诊的晚期大肠癌83例分为以下两组:治疗组行奥沙利铂(oxalipatin)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给药:氟尿嘧啶(5-FU)425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给药;亚叶酸钙(CF)1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给药;每3周重复。对照组行氟尿嘧啶(5-FU)42h5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给药;亚叶酸钙(CF)1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给药;每3周重复。每例患者至少完成两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46.5%,常见的毒性反应为神经毒性;对照组有效率为17.5%,与治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未见神经毒性,其他毒性与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其耐受良好,毒副反应较轻,疗效高于氟尿嘧啶加亚叶酸钙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并将该方案和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方案相比较.方法:经病理确诊的晚期大肠癌83例分为以下两组:治疗组行奥沙利铂(oxaliplatin)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给药;氟尿嘧啶(5-FU)425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给药;亚叶酸钙(CF)1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给药;每3周重复.对照组行氟尿嘧啶(5-FU)425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给药;亚叶酸钙(CF)1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给药;每3周重复.每例患者至少完成两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46.5%,常见的毒性反应为神经毒性;对照组有效率为17.5%,与治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未见神经毒性,其他毒性与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其耐受良好,毒副反应较轻,疗效高于氟尿嘧啶加亚叶酸钙方案.  相似文献   
9.
反应停(thalididomide,沙利度胺)最早于1956年作为一种非巴比妥镇静剂上市,以后在欧洲被广泛用于早孕反应,1961年因其具有严重的致畸作用而被禁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反应停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由此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