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乙烯颗粒对关节假体周围组织影响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聚乙烯颗粒对实验动物人工假体周围骨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新西兰白兔 2 0只 ,从两侧膝关节向股骨置入 Co- Cr- Mo棒 ,分别于术后 2、4、6、8、1 0 w向一侧膝关节腔内注射聚乙烯微粒 (直径 1 0 0μm)悬液 1 .5ml,向另一侧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 1 .5ml作为对照。术后第 1 2周处死动物。行关节囊和假体周围组织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 )光镜下观察 :关节囊一侧见大量异物颗粒 ,异物颗粒被纤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包绕。 (2 )免疫组化结果 :实验组有 8例骨髓细胞 IL- 1β阳性 ,对照组有 2例 IL- 1β阳性 ;实验组 6例骨髓细胞 TNF-α阳性 ,对照组 TNF-α没有阳性 ;实验组有 9例骨髓细胞 IL - 6阳性 ,对照组有 3例骨髓细胞 IL - 6阳性。结论 大颗粒聚乙烯在体内可不经吞噬激活细胞 ,引起颗粒诱导的生物学反应。  相似文献   
2.
多极针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多极针射频消融术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方法:对24例多极针射消融术后肺癌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对21例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及对其中的16例进行了随访。结果:24例肺癌组织中,均见大片凝固性坏死,部分表现为多灶性点状坏死,伴有液化空洞,坏死灶中央及边缘可见散在的癌细胞核固缩、核碎裂,坏死灶边缘残留的癌细胞部分呈空泡变性及嗜酸性变,邻近的正常肺组织血管扩张、充血,但无明显的炎症反应。免疫组化表型:PCNA阳性17例(81%),VEGF阳性11例(52%),Bcl-2阳性4例(19%)。16例病人进行4-9个月的随访,其中7例病灶明显缩小,4例病灶无明显改变,3例病灶稍增大,2例死亡。结论:多极针射频消融术对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力,能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近期疗效较满意。但为了彻底清除残留的肺癌细胞,还必须配合其它手段综合治疗,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颗粒聚乙烯对人工关节假体周围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制作松动人工关节的动物模型 ,了解大颗粒聚乙烯对实验动物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组织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用健康新西兰白兔 2 0只 ,雌雄各半 ,体重 2 .3~ 2 .7kg。从两侧膝关节向股骨置入钴 -铬 -钼棒 ,分别于术后 2、4、6、8及 10周向一侧膝关节腔内注射聚乙烯微粒 (直径 10 0 μm)悬液 1.5 ml(实验侧 ) ,向另一侧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 1.5 ml(对照侧 )。术后第 10周摄双下肢 X线片 ,了解假体周围是否有骨溶解和假体松动。术后第 12周处死动物。取 13只兔检查聚乙烯颗粒在关节囊分布情况 ,假体有否松动 ,周围有无新骨及界膜形成 ;取5只兔双侧股骨、膝关节囊作组织学检查 (实验过程中有 2只动物死亡 )。 结果  1肉眼观察 :实验侧有 4侧金属假体被新生骨组织覆盖 ,9侧被纤维膜覆盖 ;对照侧有 11侧金属假体被新生骨组织覆盖 ,2侧被纤维膜覆盖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2 X线片观察 :假体位于股骨髓腔远端 ,其周围未见明显新生骨组织和骨溶解征像。3组织学观察 :实验侧关节囊见大量异物颗粒被成纤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包绕 ,假体近端髓腔周围见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组织或新生骨组织形成 ,未见异物颗粒和多核巨细胞 ,靠近关节面部分见异物颗粒被成纤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包绕  相似文献   
4.
在常规HE染色制片中 ,鼻咽组织、淋巴组织、宫内膜组织很容易发生发灰现象 ,即制片细胞核、浆模糊不清 .为了提高病理制片质量 ,减少病理误诊率 ,笔者反复试用医用微波仪对上述组织进行固定实验 ,探讨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应用在病理切片HE染色中 ,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全部来自我院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门诊、病房送检的新鲜标本 ,鼻咽组织 2 0例 ,淋巴组织 10例 ,宫内膜 2 0例 .医用微波仪 ,浙江省临安电子器材厂生产 ,型号为YW781A ,微波输出功率为 30 0~ 50 0W ,工作频率 :2 4 50MH…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BorrmannⅣ型胃癌侵袭、转移等方面的关联。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了109例胃癌患者原发灶中TGF-β1的表达。结果TGF-β1表达分级在Borrmann分型各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TGF-β1表达在BorrmannⅣ型胃癌中与组织学分型(P=0.003)、浸润深度(P=0.003)及腹膜播散(P〈0.025)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23);TGF-β1表达阳性组预后与TGF-β1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 TGF-β1在BorrmannⅣ型胃癌的浸润性生长方式及腹膜播散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作为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p53、ras基因产物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星形细胞瘤的病理检验蜡块共158例,作p53与p21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在158例星形细胞瘤中,p53和p21的阳性率分别为56.32%和51.9%,两者均可见于肿瘤的早期阶段.在从Ⅰ级~Ⅳ级的星形细胞瘤中,p53蛋白的阳性率依次上升,(P<0.005),Ⅰ、Ⅱ级和Ⅲ、Ⅳ级的p53阳性率经t检验,(P<0.05).说明在从良性星形细胞瘤到恶性星形细胞瘤的进展过程中,p53蛋白有对恶性星形细胞瘤有显著的标记作用.从Ⅰ级~Ⅳ级的星形细胞瘤中,p2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依次上升(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从良性或低恶性阶段向高度恶性的进展过程中.p53、ras癌基因产物的表达强度也随之增强.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肺内淋巴结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常见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病理学诊断为肺内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及其转归.结果 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术前胸部影象学检查曾误诊为小肺癌、结核瘤、转移癌或性质待查,误诊率为50%.肺内淋巴结无症状者偏多,发病年龄偏高.临床常见症状为体检发现肺部肿物.镜下肺组织中可见局灶分布的淋巴组织,部分可见淋巴滤泡,常见炭尘沉积.结论 肺内淋巴结少见,临床及X光缺乏特异性,对肺部边缘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特点的病灶,年龄偏大的患者,要考虑为肺内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胺O荧光染色法应用在病理特殊染色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金胺O配制成的荧光染色液,用于考虑为结核的病理活检组织中,并以经典的抗酸染色法为对照。结果在荧光镜下,金胺O荧光染色法将结核杆菌染成金黄色。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在病理特殊染色工作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PEH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具有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形态,瘤细胞为圆形或多角形,呈小巢状、索状甚至腺样结构或不规则状,分布于黏液间质中;间质可见少量黏液样变或玻璃样变;瘤细胞内含有原始血管腔,核分裂象、多形性及坏死少见。肿瘤细胞表达CD34、FⅧRAg、CD31等血管内皮细胞标记,部分病例同时表达CK和(或)Vim。结论PEH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时需要与肺转移癌、肺上皮样血管肉瘤、肺淋巴管肌瘤病鉴别。  相似文献   
10.
多种特殊染色技术在放线菌病中的比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线菌病多发于颈面部,在腹部、胸部发病较少见.由于本病散在发生,发病率极低,易误诊为真菌病或肿瘤.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多种特殊染色技术进行比较,如Grocott六胺银、PAS、氢氧化银氨浸染、改良Warthirr Starry等技术,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