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盲肠化脓性炎并穿孔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盲肠化脓性炎并穿孔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中2例因右下腹疼痛、恶心伴腹泻1和3 d入院;2例因恶心、呕吐伴右下腹疼痛3和5 d入院。4例发病初期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误诊时间(5.67±3.28)d。2例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发现盲肠化脓性炎并穿孔,行盲肠及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盲肠化脓性炎并穿孔。2例先采取保守治疗,治疗无效后行腹部CT检查示盲肠化脓性炎并穿孔,行盲肠穿孔修补术或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盲肠化脓性炎并穿孔。4例住院治疗21~40 d均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1~3个月,皆预后良好。结论盲肠化脓性炎并穿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盲肠化脓性炎并穿孔的警惕性和该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以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缩窄门静脉主干法制备SD大鼠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时的最佳缩窄口径.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6个实验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行假手术.各实验组分别按照5、6、7、8、9、12号针头的缩窄口径行门静脉主干缩窄术.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累积死亡率,术后状态,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周时的门静脉压力,术后2周时的食管组织学变化和脾指数.结果 5、6、7、8、9、12号针头缩窄组术后3 d时大鼠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0%、80%、70%、20%、10%、0%,与缩窄程度正相关.8、9、12号组的大鼠存活状态明显好于5、6、7号组.5、6、7、8、9、12号组术后即刻门静脉压力分别为:(5.836±0.275)、(4.557±0.419)、(3.856±0.576)、(3.343±0.433)、(2.708±0.309)、(1.957±0.358)kPa,7、8、9、12号组术后2周时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163±0.424)、(1.956±0.172)、(1.841±0.202)、(1.232±0.154)kPa,均较正常(0.881±0.165)kPa显著升高(P<0.05).术后2周,7、8、9、12号组大鼠食管下段黏膜下层平均血管数目分别为:(3.94±0.83)、(3.58±0.63)、(3.14±0.64)、(2.02±0.62)个,与正常组(1.65±0.62)个比较,除12号组外均有增多(P<0.01);固有层平均血管数目分别为:(2.24±0.64)、(2.05±0.29)、(1.52±0.28)、(0.93±0.19)个,与正常组(0.82±0.18)比较,除第12组外均增多(P<0.01);黏膜下层血管口径分别为:(4.52±1.51)、(4.05±1.23)、(3.75±1.11)、(2.03±0.86)μm,除第12组外均增大(P<0.01);脾指数分别为:(4.21±0.93)、(4.06±0.68)、(3.84 4±0.71)、(3.31±0.69)除12号组外也较正常增加(P<0.01).结论 缩窄门静脉主干可成功制成大鼠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其最佳缩窄口径应该是:大鼠体重200 g左右时用8号针头(直径0.8mm),大鼠体重300 g左右时用9号针头(直径0.9 mm).  相似文献   
3.
大鼠门静脉主干缩窄后脾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门静脉主干缩窄法制备的大鼠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的维持时间以及脾脏的动态变化 ,为该模型是否可同时作为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模型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70只 ,其中 60只先采用门静脉主干缩窄法制备门静脉高压症模型 ,再按预定要观察的时间随机分为制模后 1、2、4、8、12、2 4周 6个实验组 ,每组 10只。另 10只作为正常组。各组在预定观察的时间进行门静脉压力、血常规、脾指数、脾横轴径测定 ,并作骨髓病理学检查。结果  1~ 8周实验组 ,门静脉压力较正常组均显著增高 ,分别为 (1.98± 0 .18)、(1.96± 0 .17)、(1.80± 0 .18)、(1.41± 0 .2 0 )kPa ,正常组 (0 .92± 0 .16)kPa(P均 <0 .0 5 ) ;脾指数较正常组均显著增大分别为 (4 .5 5± 0 .71)、(4 .0 6± 0 .68)、(3 .81± 0 .5 6)、(3 .5 3± 0 .41)mg/g ,正常组 (2 .69± 0 .3 5 )mg/g ,(P均 <0 .0 5 ) ;脾横、轴径较术前均显著增长 ,横径在术后为 (1.0 2± 0 .0 8)、(0 .96± 0 .0 9)、(0 .90± 0 .0 7)、(0 .85± 0 .0 9)cm ,术前为 (0 .75± 0 .0 7)、(0 .76± 0 .0 8)、(0 .78± 0 .0 8)、(0 .76± 0 .0 8)cm ;轴径在术后为 (4 .5 3± 0 .5 1)、(4 .2 2± 0 .60 )、(4 .18± 0 .3 1)、(3 .91± 0 .2 0 )cm ,术前为 (3 .72± 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乳头溢液患者中乳腺癌9例,乳管内乳头状瘤19例,乳腺囊性增生症23例,炎症及其它良性乳腺病13例。结论:乳头溢液的主要原发病为乳腺癌、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症。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钼靶摄影、B超检查及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原发病的诊断价值较大。半数以上的年龄50岁以上、有乳癌家族史的血性乳头溢液者患乳腺癌。手术是治疗病理性乳头溢液的首选方法。年轻的非肿瘤性乳头溢液患者应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分析。方法选择43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中发生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别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与确定。结果 431例患者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93例,感染率21.58%;共分离出病原菌1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2株占62.57%,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阴性菌67株占37.43%,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仅为2.44%,表皮葡萄球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菌;年龄≥60岁、合并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h、卧床时间≥4d、留置胃管时间≥3d的患者、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是胃癌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处理胃癌术后感染时,除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抗菌药物外,还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一定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6.
刘保荣  葛鹏  慕为民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86-1387
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钝性脾损伤患者5l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51例,其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14~73岁,平均34岁。受伤原因:坠落伤20例,交通事故17例,斗殴伤8例,其他6例。合并肝脏损伤5例,合并腹腔其他脏器损伤8例,合并腹部以外其他损伤6例。本组脾损伤程度依据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的意义。方法通过对45例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75.56%的患者都能放松紧张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结论对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实施正确、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对疾病的转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患女 ,2 7岁。入院前半年无意中触摸腹部 ,感左下腹可触及一质硬随呼吸运动的包块 ,但无任何不适感觉 ,在当地医院就诊 ,B超及腹部 CT报告 :脾脏肿大。后来我院要求详细诊治 ,半年来未感特殊不适。查体 :心肺无异常 ,肝肋下未及 ,脾肋下 1 0 cm,表面光滑 ,边缘锐利 ,上极位于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手术的胃癌患者共1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59例。两组患者采取常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处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腹泻和便秘发生情况、血清CRP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试验组发生术后感染以及腹泻、便秘症状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3及0.007);试验组术后第7天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前白蛋白水平在3个时间点(术前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均没有差异(P>0.05),但在术后第7天试验组的前白蛋白水平略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结论与应用常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置的对照组相比,应用益生菌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精准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精准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管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行病变相应的肝叶(段)切除联和术中胆道镜检取石;16例(29.6%)术后结石残留。结石残留的16例患者均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其中14例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为87.5%。54例患者总治愈率为96.3%(52/54),总残余结石率为3.7%(2/54)。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中联合纤维胆道镜有助于术者选择正确的肝切除范围;同时胆道镜术后取石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能明显减少结石的残留率;从而有助于提高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