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全白甲病家系的候选基因γ晶状体球蛋白基因(CRYGA、CRYGB、CRYGC和CRYGD)的突变与本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以上4个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区域及邻近内含子区域进行PCR扩增,其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析此四个基因突变.结果: 在CRYGA、CRYGB、CRYGC和CRYGD基因外显子区域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内检测到5个多态性位点,未检测到致病的基因突变.结论: CRYGA、CRYGB、CRYGC和CRYGD基因编码区域的变异不是引起此全白甲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3.
作于1997年诊治1例皮肤小型无绿藻病。患女性,24岁。左面部苹果酱色丘疹、小结节,融合成大斑块状。病期4年。1997年3月5日第1次住院,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左面部皮损活检,组织病理见真皮内慢性肉芽肿,内有许多内孢子及孢子囊,呈典型车轮状排列。真菌培养1周后呈现典型酵母茵样茵落。经光镜、电镜检查确认为小型无绿藻(P.wickerhamii).可见孢子囊内有多个内孢子,确诊为皮肤小型无绿藻病。左面部全层皮肤切除及植皮术。术后口服伊曲康唑100mg,每日1次,2个月后复发。3个月后的7月18日第2次住院。服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和10%碘化钾38天治疗无效。在西安扬森公司的支持下改用大剂量伊曲康唑治疗,每日400mg,1个月后获得显疗效,3个月后获极显疗效,无副反应。肝功能正常。时皮肤无绿藻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10例住院天疱疮患者接受环孢素A口服治疗,开始剂量为5mg/kg/d,如果2个后症状无改善,则加用强的松片30mg/d。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结果有3例红斑型,2例建常型患者单独应用环孢素A治疗,症状即可控制,其余患者在联合强的松或银屑灵0.75mg/kg/d口服后,症状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性及治疗前后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选择尖锐湿疣初发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光动力治疗、CO2激光治疗、两者联合治疗,记录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光动力治疗组治疗前后行组织病理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炎症程度。结果治疗后复发率光动力治疗组、CO2激光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0%、55%、10%,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复发率最低、说明其效果最好,光动力治疗次之,而单纯CO2激光治疗效果欠佳;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光动力治疗前后组织病理切片炎症细胞数量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炎症反应明显加重。结论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可明显降低复发率,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小肠平滑肌瘤少见,1987年9月~1990年12月我们共收治3例,报告如下。 例1,男,47岁。因反复黑便3年余,曾8次住外院。全消化道钡透及胃镜检查多次,仅一次为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1987年9月入我院。体检除贫血貌外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化验Hb84g/L。全消化道钡透,小肠气钡造影及多种内窥镜检查均未见明显病变。因住院期间反复黑便,粪潜血试验波动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判定增龄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用PIM2-LDPI检测皮肤血流量。结果 老年组前额、左手指背、命门穴部位皮肤血流量分别为:(1.94±0.86)V,(1.92±0.52)V和(0.71±0.19)V,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是,老年男性在命门穴的皮肤血流量明显高于青年男性(P<0.05),老年女性前额的皮肤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男性比女性的皮肤血流量高。结论 皮肤血流量的差异无年龄相关性,男性组的皮肤血流量比女性组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提供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年龄10~71岁,男女比例1.2:1,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用药史,常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卡马西平。死亡率13.3%(4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肺衰竭和感染。患者本身的基础性疾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布.力口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早期诊断和停用致敏药物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激素治疗能明显控制症状和缓解病情,支持疗法和皮肤黏膜护理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疗效。方法: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制造模型成功后,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卤米松组、糠酸莫米松组、丁酸氢化可的松、他克莫司组,每组10只,分别接受相应药物的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皮损炎症程度、组织病理切片炎症细胞数量改变及皮损中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他克莫司软膏能有效减轻小鼠背部皮损炎症程度,减少组织病理切片炎症细胞数量,调节皮损中IL-4和IFN-γ的水平;其疗效与卤米松相当,优于糠酸莫米松及丁酸氢化可的松。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3例患者切口感染,探讨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给予标准手卫生行为干预,预防外源性医院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一位主管医生所管3例患者同时发生切口感染的苗头,立刻跟踪、调查、分析感染因素。结果主管医生手卫生的依从性差,立刻给予行为干预,1个月后跟踪突检,细菌学检查,达标。科室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可大大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