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树解剖与仿真内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走行方向对仿真气管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正常自愿者人群均分为6组,分别接受不同参数组合的成像,并分别对第S1、S4、S6、S8、S10段支气管作CT仿真支气管镜(VB)观察,测定VB下最末端支气管内径。结果:与轴面接近垂直走行的段支气管S1、S10在仿真内镜下走行最远,测量管径最细小;接近水平走行的段支气管S4、S6在仿真内镜下测量管径最大;斜行支气管S8在上述两者之间。结论:支气管的走行方向直接影响仿真支气管镜的观察效果,垂直于扫描平面的支气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椎间盘退变,以期对椎间盘早期退变进行定量诊断。方法88例对象430个椎间盘纳入研究(排除磁敏感性伪影较重的10个椎间盘),行PM分级后经GE 1.5T超导MRI对腰椎行常规(矢状面T1加权、12加权和横断面T2加权)和矢状面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i maging,DWI)。其中脊柱常规扫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脉冲序列,弥散成像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EPI)脉冲序列。根据正中矢状面他加权像椎间盘形态及信号变化,在ADW4.2后处理工作站使用Function tool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在DWI矢状面上分别对腰椎椎间盘手动画出感兴趣区并测量其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430个椎间盘纳入DWI研究,PM分级Ⅰ级0个,Ⅱ级166个;Ⅲ级146个;Ⅳ级69个;Ⅴ级49个。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ADC值与PM分级有相关性(P〈0.05)。以ADC=1.05×10-3mm2/s作为评价椎间盘状态定量指标,其灵敏度为73.48%,特异度为75.3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定量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Gd-DTPA磁共振肺灌注成像对猪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摸索磁共振肺灌注成像的最佳剂量,评价灌注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5、10、15、20、25ml的Gd-DTPA溶液以3ml/s的流速对6头中华猪进行三维动态增强肺实质灌注成像(机型为 Siemens Vision 1.5T);之后,用明胶海绵颗粒制备猪肺动脉栓塞模型,再以20ml剂量和3ml/s的速度进行肺灌注成像,评价其诊断急性肺栓塞的能力,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 0.125、0.25、0.375、0.5、0.625 mmol/kg 5种剂量时肺组织的强化率分别为(29.07±21.67)%、(60.39±12.21)%、(84.89±8.32%)、(87.80±8.49)%和(81.00±9.98)%;后三者与前两者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磁共振肺灌注成像肺栓塞病灶显示率100%(10/10),DSA为80%(8/10),栓塞区表现为楔形低信号灌注缺损,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37.86±45.32,而正常的灌注区为330.14±46.52,两者差别非常显著(t=8.40,P=0.001).结论:猪肺灌注的满意剂量在0.375~0.5mmol/kg.肺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肺灌注图像显示肺栓塞比DSA好.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评估肺腺癌血管生成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评估肺腺癌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 对 2 7例肺腺癌(直径≤ 4cm)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增强 (以 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 90ml)。用随机软件 (timelapse)计算主动脉及病灶强化值 (Apa) ,并计算肿瘤 主动脉强化值比率。用随机软件 (functionalCT)计算灌注值及平均通过时间 ,获取灌注值及平均通过时间图 ,并与文献结果对照。结果 肺腺癌强化值为 (36 6 6± 13 5 3)HU ,与文献的结果 (34 1HU)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0 981,P =0 335 )。肿瘤 大动脉强化值比率 [(15 72± 4 6 6 ) % ]与文献的结果 (14 6 % )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t =1 2 4 4 ,P =0 2 2 5 )。灌注值 (平均 3 2 78ml·min-1·kg-1)在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 (SPECT)测量的肿瘤灌注值 (1 36~ 2 98ml·min-1·kg-1)范围内。平均通过时间为 (17 6 0± 4 5 2 )s。结论 MSCT研究肺腺癌血管生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单纯从CT形态学特征来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有时很困难,增强有助于鉴别诊断。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发现了恶性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他们比较了不同性质结节的强化值、结节一动脉强化值比和灌注值等参数,发现恶性和活动性炎性肺结节的上述参数都比良性结节高,其中灌注量最明显;恶性与活动性炎性肺结节的上述参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目的利用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技术定量评价不同性质的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的血流模式并初步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的孤立性肺腺癌血管生成与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78例孤立明显强化肺结节(直径≤4 cm,68例恶性,10例活动性炎性),行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以4 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等于时间-密度曲线最大斜率除以主动脉强化值.其中30例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VEGF,评价肺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结节强化值(35.79±10.76) HU与活动性炎性结节(39.76±4.59) HU差异无显著意义 (t=1.148 , P=0.255).恶性结节的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14.27±4.37)%及灌注值(3.02±0.96)ml-1·min-1·kg-1均低于活动性炎性结节(18.51±2.71)%,(6.34±4.39)ml-1·min-1·kg-1 (t=2.978,P=0.004;t=5.590,P<0.0001).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强化值(33.06±13.57)HU、结节-动脉强化值比(14.25±4.92)%及灌注值(2.97 ±0.56) ml-1·kg-1·min-1与MVD(70.15±20.03)条/视野,均呈正相关性(r=0.781, P<0.0001;r=0.688, P<0.0001;r=0.716, P<0.0001).平均通过时间(14.86±5.84)s与MVD无显著相关性(r=0.260, P=0.200).结论恶性与活动性炎性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不同,恶性结节通过结节-大动脉强化值比和灌注值可有效区别于活动性炎性结节,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肺腺癌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反映了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的MVD.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及灌注值可作为VEGF相关的肺腺癌血管生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为更好地定量评价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68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 cm),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4ml/s的速度注入对比剂,4×5mm或4×2.5 mm扫描模式,不动床)。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与结节大小的关系。结果恶性结节强化值、恶性结节的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及平均通过时间与结节大小无关(r=0.18,P=0.14;r=0.20,P=0.09;r=0.01,P=0.95;r=0.01,P=0.93)。结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不受结节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用iDose4软件对低剂量胸部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将iDose4迭代重建(IR)技术用于胸部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1例体质量指数(BMI)正常(18.5≤BMI〈25.0kg/m2)且接受胸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20kVp,100 mAs)、B组(80kVp,100mAs)、C组(120kVp,50mAs),分别采用iDose4 IR技术和FBP进行重建,记录各组的噪声、SNR、CNR和有效剂量(ED)。按1~3分评价各组总体图像质量,并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同一个患者的FBP和IR图像,IR技术明显降低了图像的噪声,提高了图像的SNR、CNR。B、C组IR后的图像噪声、SNR和CNR与A组FBP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IR后的图像总体质量与A组FBP重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IR技术进行低剂量胸部CT增强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9.
孤立肺结节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在孤立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85例孤立肺结节(直径≤4cm,57例恶性,15活动性炎性,13例良性)患者,在增强(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前、后采用ToshibaAquilionMarconi16层螺旋CT(采用4×i模式,i代表扫描层厚)及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采用8×i或16×i模式,i代表扫描层厚)进行同层动态扫描.11~41s,每1s扫描1次;90s扫描1次.16层螺旋CT:病灶直径3~4cm时,扫描层厚8mm;2~3cm时,扫描层厚6mm;1.5~2cm时,扫描层厚4mm;1~1.5cm时,扫描层厚3mm;<1cm时,扫描层厚2mm.64层螺旋CT:病灶直径3~4cm时,扫描层厚5mm;<3cm时,扫描层厚2.5mm.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分别计算肺结节有效层面的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有效层面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肺结节的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结果 恶性(36.52±11.07)HU与炎性(37.69±7.10)HU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7.02±5.85)HU结节(P<0.001;P<0.001).恶性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无显著差异(P=0.686>0.05).炎性结节与大动脉增强峰值比(17.49±3.78)%明显高于良性(2.78±2.23)%与恶性(14.73±4.28)%结节(P<0.001;P=0.019<0.05).恶性结节与大动脉增强峰值比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47.83±31.29)mlmin-1100g-1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3.03±3.01)mlmin-1100g-1与恶性(31.15±9.66)mlmin-1100g-1结节(P<0.001;P<0.001).恶性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33.00±8.87)HU与恶性(40.45±7.03)HU结节平扫的CT值明显低于良性(50.51±10.87)HU结节(P<0.001;P<0.001).炎性低于恶性结节平扫的CT值(P=0.002<0.01).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有助于结节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上颈椎外伤的多层CT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上颈椎外伤的多层CT扫描技术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上颈椎外伤,其中外伤在1个月内者共18例,1个月以上者9例。采用4层螺旋CT扫描仪,1.0mm准直(1.3mm有效层厚),50%重叠重建,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和容积显示(VR)成像,分别评价骨折、关节脱位以及韧带损伤等。结果CT清楚显示上颈椎外伤的骨折情况,以原始横断面图像和MPR图像结合显示最佳,并可检出齿状突水平骨折和齿状突先天变异,但陈旧性(1个月以上)外伤单纯横断面显示常不完善,至少需要MPR的补充显示;关节脱位的显示以VR或SSD为佳,寰椎横韧带损伤表现为横断面上齿状突两侧韧带结构不对称,VR横断面薄层块显示更好。结论1.0mm准直扫描结合MPR和VR图像是目前4层CT机作上颈椎外伤检查的上佳技术组合,可以充分显示上颈椎外伤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