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皮桥袢式回肠造口方法在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因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联合回肠造口80例病人资料。根据回肠造口方式不同分为皮桥袢式回肠造口组(40例)和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组(4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皮桥袢式回肠造口组和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组病人比较,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造口旁疝及造口处伤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3.3)min vs.(21.2±3.8)min,15.0%(6/40)vs.17.5%(7/40),0(0/40)vs .2.5%(1/40),P均>0.05];皮桥袢式回肠造口组在术后VAS评分、DET评分及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率均较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组下降[(0.8±0.7)vs.(2.5±1.4),(1.8±1.5)vs.(6.4±3.6),2.5%(1/40)vs.62.5%(25/40),P均<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狭窄;护士及病人对造口满意度评分调查比较,皮桥袢式回肠造口组均高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组[(2.9±0.3)vs.(2.6±0.5),(2.4±0.7)vs.(2.0±0.7),P均<0.05]。结论 皮桥袢式回肠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较传统袢式回肠造口更具优势,可显著减少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及增加护士、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 100 例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50 例,对照组予常规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治疗组予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肛肠动力学 [ 肛管高压区长度 (HPZ)、静息压 (ARP)、最大收缩压 (MSP)] 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 [(35.72±3.95) min vs (30.24±3.56) min](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 HPZ、ARP、MSP 明显较术前升高,治疗组术后 HPZ[(4.26±0.45) cm vs (3.68±0.38) cm]、ARP[(45.21±4.21) mmHg vs (36.72±3.69) mmHg]、MSP[(130.45±14.27) mmHg vs (116.45±12.82) mmHg]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 (100% vs 88%)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 12 个月,治疗组复发率 (4% vs 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 PPH 可有效改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有利于提高近远期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和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两种经肛门术式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变化.方法 自2009年3月开始,选择ODC接受手术的住院患者,根据不同手术途径分为PPH组(n=36)和STARR组(n=42),前瞻性行排粪造影、Longo评分、Wexner评分等评价,对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情况行追踪观察并对两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个人感觉及排粪造影检查、Longo评分、Wexner评分都较术前有好转,在直肠前突程度小于3.6 cm时,两组术中出血情况、影响生活时间上,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主观感觉、Longo评分、Wexner评分以及术后排粪造影均无明显区别(P>0.05),在直肠前突程度大于3.6 cm时,STARR组在Longo及Wexner评分优于PPH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相似(P>0.05).STARR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PPH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高于PPH组(P<0.05).STARR组术中切除宽度大于PPH组(P<0.05).PPH组在术后1周主观感觉明显比STARR组好(P<0.05).结论 PPH及STARR术都为治疗ODS的良好术式,PPH和STARR在直肠前突程度较小时(<3.6 cm)手术效果相似,但住院时间、花费费用较STARR少,因此较轻度的直肠前突可选择PPH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肛管引流管接引流袋装置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Ⅲ、Ⅳ度痔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40例。A组在PPH术毕时用自制肛管引流管接引流袋装置填塞肛管;B组用稀碘伏及凡士林纱布包裹肛管引流管填塞肛管;C组仅用稀碘伏及凡士林纱布填塞肛管。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腹胀、疼痛、敷料渗湿情况及满意度,并将上述指标根据程度不同进行量化评分并比较。结果 A、B两组术后腹胀较C组明显减轻(P均<0.01),A组优于B组(P<0.01);A组术后疼痛较B、C组明显减轻(P均<0.01);A组敷料渗湿最少,B组敷料渗湿最多,三组相比,P均<0.01;A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B、C组(P均<0.01)。结论 PPH术中应用自制肛管引流管接引流袋装置填塞肛管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腹胀、疼痛及敷料渗湿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直肠癌患者入院至手术前血钾浓度的变化,为预防直肠癌患者术中及术后血钾紊乱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分3个时间点监测40例直肠癌患者自入院至手术之前的血钾浓度变化,即入院第一天、服用泻药前、手术当天早晨,并根据患者年龄(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性别(男性组、女性组)、饮食状况(饮食正常组、饮食稍下降组、饮食严重下降组)、病程(长病程组、中病程组、短病程组)进行分组,观察各时间点之间及各组之间血钾浓度,使用SPSS1 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血钾浓度平均值入院第一天为(4.09 ±0.62) mmol/L,服用泻药前为(3.83±0.46) mmoL/L,较入院第一天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当天早晨为(3.36±0.40) mmol/L,与前两次均有统计学差异(P<0.o1);不同性别之间各时间点血钾浓度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除低龄组与高龄组在手术当天早晨血钾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年龄组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食状况组、不同病程组在各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直肠癌患者手术之前即可能处于低钾血症状态,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病程长、饮食量下降、年老体弱、入院后饮食结构改变及服用泻药清洁肠道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统计痔出血导致重度贫血在临床上的发生概率,探讨其可能好发的人群及其原因.方法 整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近5年收治的所有痔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患者性别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按患者居住环境分为城市组及农村组;按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将各组中合并重度贫血患者与不合并重度贫血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2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痔患者2675例.合并有重度贫血患者42例,其发病率为1.57%;重度贫血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2、30例,城市及农村患者分别为9、33例,青年、中年及老年患者分别为31、5、6例.不合并有重度贫血患者2633例;其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192、1441例,城市及农村患者分别为1061、1572例,青年、中年及老年患者分别为764、1071、798例.经x2检验,不同性别、居住环境、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贫血的发生在女性较男性高,农村较城市高,青年发病率较中、老年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居住环境、年龄是引起痔源性重度贫血的独立因素.结论 痔出血不能忽视,可导致重度贫血,好发于女性、农村及青年人群.  相似文献   
8.
9.
完全性直肠脱垂临床较为少见,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均需手术治疗。目前临床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势和不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经腹“T”形补片㈤定悬吊加肛门环缩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长期的直肠脱垂会导致会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甚至狭窄和坏死的危险,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手术方式,但疗效不佳。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条件,传统的经腹手术患者很难耐受。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ltemeie术)为经会阴切除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再经肛手工缝合或用吻合器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由Mikulicz在1889年首次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6家医院的16例行Altmeier术联合肛门环缩术的60岁以上老年直肠脱垂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该术式在老年直肠脱垂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