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最小浓度的乙胺嘧啶抑制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无性体增殖,从而获得纯配子体的方法。同时将此培养纯配子体的方法用于观察Ⅲ期配子体对氯喹、卤泛曲林、乙胺嘧啶、奎宁的敏感性。使用的恶性疟原虫为NF54株,它对氯喹、乙胺嘧啶、卤泛曲林、奎宁均敏感。以不同方法配制药液。用蒸馏水配制1×10~(-3)mol/L的氯喹,0.5%乳酸配制1×10~(-2)mol/L乙胺嘧啶,70%乙醇配制2×10~(-3)mol/L卤泛曲林,蒸馏水配制1×10~(-3)mol/L的奎宁。用RPMI 1640完全培养液按不同浓度稀释药液。  相似文献   
2.
虽然人们能够计算蚊媒唾腺中的子孢子数及由之形成的红外期潜隐体数,但这两者都无助于计算蚊媒吸血时释放的子孢子数。所以本文作者在此报道了一种动态的子孢子释放模型。克隆化的雌性斯氏按蚊,羽化4~7天,用薄膜法喂以培养的含有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虫血。7天后检查5~10只雌蚊的中肠,观察卵囊。经薄膜吸血16天后至少有90%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制定全国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36个国家监测点开展蛲虫病监测。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200人,每个监测点共调查1 000人,对其中3~9岁儿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测,计算蛲虫感染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36个监测点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50%、2.84%和2.46%,男、女童蛲虫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江西、广西、广东、四川、福建、重庆和海南)为蛲虫病主要流行区(感染率 ≥ 5.00%),江西和广西儿童蛲虫感染率连续3年均位居前两位;汉族儿童蛲虫感染率高于少数民族儿童;4~7岁组儿童感染率较高,3、8岁和9岁组感染率均相对较低。结论 2016–2018年全国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变化幅度不大,南部及西南部地区感染率较高,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蠕虫检测能力,推动各级疾控机构能力建设。方法 2013年6月,以省为单位,每省选送4名疾控机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收集竞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1支代表队共124人参赛,选手的蠕虫镜检及制片平均成绩分别为27.3分和7.6分,较2012年均有显著提高(t=3.169、5.009,P均0.05)。蠕虫平均检出率为62.7%,较2012年显著提高(c2=28.630,P0.05)。不同性别、年龄、职称选手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0、2.080,F=2.366~3.864,P均0.05),有血防任务的省份成绩显著高于无任务的省份(t=6.650、4.630,P均0.01)。结论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提高了各省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但选手对常见土源性线虫虫卵的识别能力有待加强。建议在寄生虫病低度流行区和无防治任务的省份设立监测点,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竞赛了解当前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蠕虫检测能力,从而推动各级疾控机构的能力建设。方法2011年9月以省(区、市)为单位,每省选送各级疾控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4名(年龄<45周岁,县级不少于2名)。竞赛内容包括粪便标本改良加藤厚涂片制作(每参赛选手30 min内制作完成5张涂片;计满分为15分,9分为及格)和11种常见蠕虫卵镜检鉴别(每张标本片含1种或1种以上蠕虫卵;镜检10张,每张5 min;计满分为60分,36分为及格)。结果来自30个省(市、区)的119名参赛选手中,改良加藤厚涂片制片成绩,平均为11.4分,及格者111人,占93.3%;11种常见蠕虫卵镜检读片成绩,平均为22.0分,及格者20人,占16.8%。不同性别、年龄(≤30岁、31~40岁和>40岁)、专业技术职称(初级、中级和高级)、来源单位的级别(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参赛人员制片和镜检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有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省份的参赛选手的制片(12.1±1.7)、镜检读片(32.1±11.5)成绩均好于没有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的省份(11.1±1.8和18.1±10.5);西部地区参赛选手的镜检读片成绩(18.4±11.4)均低于东部(25.2±12.4)和中部(24.1±13.1)。结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机构的病原检测能力总体水平发展不均衡,仅部分地区检测能力较强,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WHO关于2021—2030年被忽视的热带病防控路线图将疾病控制目标分成4个层级,分别是控制、作为公共卫生问题被消除、消除和根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被列为需要控制的疾病。总体上,我国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人群感染率呈低水平,流行程度呈明显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但消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面临诸多挑战。在以往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还需在“全健康”理念下建立完整的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监测体系、更新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诊断标准、确立国家级治疗标准、提升跨学科和跨部门交流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探索高发县(市、区)可能的原因,为制定全国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发病数据的季节性特征、人群特征和地区分布。结果 2015-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阿米巴痢疾病例4 366例,无死亡,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8/10万,其中确诊病例占68.23%(2 979/4 366)。阿米巴痢疾的流行季节为5-10月,2015和2017年发病高峰分别为7月和6月,2016和2018年为双高峰,为6月和10月。发病集中在<5岁儿童(占42.28%,1 846/4 366),在<10岁儿童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0~1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28/10万);广西、河南、广东、黑龙江和江西(省、自治区)的累计报告发病数居全国前5位,占全国病例总数的64.50%(2 816/4 366);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累计病例数占所在省份病例总数的比例超过50.00%。结论 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5岁儿童高发,局部地区(市、县)病例数高发,提示可对重点地区阿米巴痢疾诊断和报告情况开展进一步的调查,推动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伯氏疟原虫和夏氏疟原虫在不需要复杂仪器的情况下,用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进行侵入红细胞试验。伯氏疟原虫ANKA株(原虫密度为15%~20%),经血传保种于6~8周的BALB/c鼠体内。夏氏疟原虫经血传保种于CD-1鼠体内。感染前,CD-1鼠在人工日照中,从每日午夜12时至中午12时,共照7  相似文献   
9.
多水平模型在分层抽样研究中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在分层抽样横断面调查研究资料中多水平模型相对于传统模型的优越性。方法分别采用普通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第2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中的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调查中的广东省数据。结果在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年龄组,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多水平模型在处理层次结构的数据时考虑到数据误差的层次性,可以有效地分析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旋毛虫病、弓形虫病血清学检测,探讨了混合血清检测(混检)在寄生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及对成本-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二项分布原理,探讨混合血清检测的可行性。旋毛虫病或弓形虫病血清学检测,采用3、5、10份等三种混检方法。同时对血清样品逐一检测和混合检测进行了成本-效果评价。结果 只要混有1份弱阳性血清,旋毛虫病或弓形虫病的三种混检都呈阳性结果。如果混合的血清全部是阴性,旋毛虫病3、5、10份阴性血清样品混合各检测24组,全部呈阴性;弓形虫病3、5份阴性血清样品混合,检测12组,都呈阴性,10份阴性血清样品混合,检测18组中16组呈阴性,2组呈阳性。旋毛虫病或弓形虫病混检显示,混检效率与待检寄生虫血清学阳性率有关,血清学阳性率在10%时,4份混检效率较高,血清学阳性率在1%时,以10份混检效率较高,而当血清阳性率在0.1%时,增加混检样品数可明显减少检测次数,但前提条件是要保证混检样品中只要有1份阳性样品,混检时都能测出阳性,而且若全部是阴性样品混检,也不出现阳性。结论 运用卫生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表明寄生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混检成本低,尤其是对预期血清学阳性率较低(≤1%)的调查,混检可节省大量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