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联合实训口诀法在ICU护生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8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联合实训口诀法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前后的理论、操作成绩,操作失误率,抢救时各项操作落实时间及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心肺复苏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环境评估和顺序颠倒失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抢救落实措施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对此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100%。结论 情景模拟联合实训口诀法培训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提高护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时佩戴口罩行人工呼吸对通气效果的影响,为拓展紧急抢救时的通气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小组成员36人,根据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在全身智能模拟人模型上实施单人心肺复苏操作,2 min内进行5个标准循环,此次循环以口对口方式进行人工通气;休息40 min后,另一次循环的单人心肺复苏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方式行人工通气。收集胸外按压和通气的客观数据(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通气合格次数),记录操作前后Borg疲劳评分和通气方式选择意愿。结果 两种通气方式的通气合格率及胸外按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操作后戴口罩通气的Borg疲劳评分显著高于与口对口通气(P<0.05);94.44%急救小组成员更愿意佩戴口罩对患者进行人工通气的心肺复苏操作。结论 佩戴口罩进行人工呼吸的通气方式是有效和可行的,能确保通气效果,且不影响胸外按压质量,是医护人员更愿意接受的人工通气方法,可提升心肺复苏通气的可操作性,但需缩减操作时间,以免疲劳而影响心肺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3.
广西艾滋病例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感染及其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患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感染及其治疗,为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延长患者的生命期限,及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我中心门诊收治的319例AIDS病人中发现的50例合并PSM患者病例个案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及统计。结果广西319例AIDS患者中有15.7%(50/319)合并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其临床表现均有发热(98%)、消瘦(86%)、贫血(68%)、咳嗽(80%)、皮损(95%)等症状;在50例AIDS合并PSM患者中治疗期间病死率为20%(10/50),病死者CD4 细胞平均数<50个/μl。结论广西存在有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SM)感染病例。对艾滋病病人做出早诊断、早治疗,并防止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对延长患者生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期广西南宁市海洛因依赖者的并发躯体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吸毒人群预防躯体疾病和医护人员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48例海洛因依赖者为调查对象,对他们患有的常见疾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海洛因依赖者中342例患有躯体疾病,占调查人数的98.27%,其中双重患病的共128例,占调查人数的36.78%。调查到常见疾病15种,排前5位是丙肝(332例,占95.40%)、乙肝(50例,占14.37%)、高血压病(23例,占6.61%)、消化性溃疡(11例,占3.16%)、皮肤病变和静脉炎(各9例,占2.59%)。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身体健康状况差,躯体疾病发病率高,建议加强对毒品知识宣传教育,预防吸毒人群躯体疾病的发生,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增进全民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具有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导管不易脱出、液体流速不受病人体位影响、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保留时间长、可由护士床旁置管等优点,目前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1]。但是PICC置管后可能发生静脉炎、血栓、导管误入颈静脉等并发症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股静脉置管法在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放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12月32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采用股静脉留置管给予化疗,探讨股静脉留置管在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化疗护理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结果]32例病人股静脉留置成功率100.0%,留置时间3d~190d,平均60d,除1例病人因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病人均顺利进行6次化疗,化疗后各种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股静脉置管解决了由于不能实施上腔深静脉置管病人化疗问题,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持续测压与间断测压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将13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均分为间断测压组和持续测压组。间断测压组使用气囊测压表采用改进方法分别间隔4 h、6 h、8 h监测1次气囊压力;持续测压组采用持续测压仪持续测压。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炎性指标。 结果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科第1天、第3天、第7天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24 h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测压组检测值25~30 cmH2O;间断测压组间隔4 h、6 h、8 h检测气囊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8 h检测气囊压力<25 cmH2O。 结论 两种测压方法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提示锥形气囊导管应用两种测压方法可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间断测压间隔时间以≤6 h为宜。  相似文献   
8.
当归六黄汤治疗结核病盗汗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娥 《四川中医》2006,24(7):68-68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结核病的有效方法。方法:方投当归六黄汤治疗结核病盗汗证30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结论:当归六黄汤治疗结核病盗汗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综述全身麻醉恢复期拔除气管导管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为开展全身麻醉恢复期拔除气管导管引起不良反应预防的研究和提高患者全麻恢复期复苏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邓小娥  张丽凤  周春锋  谢显龙  黄莹  黎阳  黄玲   《四川医学》2021,42(5):433-437
目的探讨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对肺癌患者全麻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择期全麻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完全清醒拔管,观察组达到拔管指征后,在一定麻醉深度下早期拔管。记录患者入复苏室时(T0)、脱机时(T1)、拔管前5 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出复苏室时(T6)的生命体征,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出复苏室时点PaO2、PaCO2氧合指数的变化,拔管5 min后时点镇静评分(Ramsay);记录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前、后5 min血压和心率变化不大,拔管510 min后两者基本恢复到拔管前水平,对照组拔管前、后5 min血压和心率均显著上升,特别是拔管时上升幅度最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出复苏室时点PaO2、PaCO2氧合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拔管后5 min时点Ramsay评分、拔管和滞留PACU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可减少拔管应激和心血管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PACU时间,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提高复苏质量,对ERAS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