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单细胞测序、微量蛋白质组学及免疫组化三部分数据深入分析肾脏尿酸转运蛋白的细胞分布及表达丰度。 方法利用2个成人健康肾脏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31685)分析12个肾脏尿酸转运基因的细胞定位及表达丰度,进一步利用激光微切割联合质谱检测大鼠肾小管14个区段蛋白质数据集12个蛋白的定位和丰度,最后利用ProteinAtlas数据库检索上述蛋白在肾脏中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结果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31685中,12个尿酸转运蛋白集中表达于近端小管细胞,而在KIT数据集中,除了ABCG2、SLC22A12和SLC22A13外,其余都集中表达于近端肾小管S1,S2和S3段细胞。KEAT蛋白数据集的分析结果与KIT数据结果类似:ABCG2,SLC17A3,SLC22A12,SLC22A6和SLC22A8在近端小管S1,S2和S3段有显著的表达,尤其是SLC22A6仅富集在S2段肾小管,而ABCG2在S3段有较强的富集,其它的蛋白表达丰度相对较低。ProteinAtlas的免疫组化数据显示出与单细胞测序及蛋白质组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ABCC2、SLC17A4、SLC22A6、SLC22A11、SLC22A12、SLC22A13及SLC2A9显示在近端小管比较特异的表达定位,其中ABCC2、SLC22A6、SLC22A11和SLC22A13信号较强。ABCC4、ABCG2和SLC16A9的表达丰度相对较低,特异性较差。 结论尿酸转运蛋白在肾脏主要集中表达于小管的S1,S2和S3段细胞,蛋白质组数据和单细胞测序数据比较接近。单细胞测序及微切割的微量蛋白组学是研究蛋白精细定位的良好工具。本研究为今后研究尿酸转运蛋白的功能及研发降尿酸药物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Heath-Carter法分析大连市区汉族青少年学生的体型发育状况、分布特点以及性差异、地区差异等,为指导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5/12抽取大连市区的两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高中的7~18岁在校汉族学生2134名,男1121名,女1013名。采用国际通用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具体包括: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部皮褶厚、肩胛下角部皮褶厚、髂前上棘部皮褶厚、小腿后皮褶厚、上臂紧张围、小腿围、肱骨远端宽和股骨远端宽共10个指标。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的Excel表格中,并编辑程序计算内、中、外因子值、身高体质量指数、x和y值作体型图,最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抽取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2134名,全部完成测量内容而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内、中、外因子值情况:大连男女学生随年龄增长内因子值呈增加趋势,中因子值随年龄变化不明显,外因子值在青春期前随年龄逐渐增加,而青春期后均呈下降趋势。②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体型分布图的构建:在体型分布图上,男生在7岁、8岁年龄段趋向于中胚层区域,而随年龄增长逐渐向内胚层偏移;女生在7岁、8岁年龄段处于三角体型图的中心附近,随年龄变化由中间向偏外胚层的内胚层区域偏移,13岁以后又向内胚层方向移动,直至达到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区域。③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内、中、外胚层体型的构成情况:男生总体内胚层体型占45.51%,中胚层体型占14.51%,外胚层体型占36.42%,三胚层中间型占3.56%。;女生总体内胚层体型占62.38%,中胚层体型占4.75%,外胚层体型占31.48%,三胚层中间型占1.39%。各年龄段内、中、外3种胚层体型的构成比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④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与其他群体体型均值的比较:大连男生在各年龄段内因子值均高于其他群体,中因子值与其他群体相接近,外因子值在多数年龄段则均处在所有人群中的最低位。大连女生内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在多数年龄段均高于其他群体,而中因子值在7~10岁处于中等水平,12岁开始处最低位。结论:不同地区的青少年,由于受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气候、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男女学生体型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地区差和民族差。  相似文献   
3.
迟坤 《中国实用医药》2014,(14):118-118
目的探讨FibroScan临床应用中的问题。方法对本院565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FibroScan检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FibroScan检测的成功率为96.81%,与肝功能改变有相关性。结论 FibroScan检测是判断肝纤维化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仪对阑尾区扫查,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凸阵和线阵探头对急性阑尾炎的各种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占27.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占48.5%;阑尾周围脓肿占7.6%。结论超声影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胰腺回声增强与血脂、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回声对某些常见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121例胰腺回声增强病人的血糖、血脂值及高血压、脂肪肝的发生情况,与121例胰腺回声正常人的相应指标对比。结果:121例胰腺回声增强者的血糖、血脂均明显高于胰腺回声正常者(P〈0.001),高血压、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胰腺回声增强可作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之一,可作为临床了解该类病人内脏脂肪浸润情况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Heath—Carter法分析大连市区汉族青少年学生的体型发育状况、分布特点以及性差异、地区差异等,为指导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5/12抽取大连市区的两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高中的7~18岁在校汉族学生2134名,男1121名,女1013名。采用国际通用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具体包括: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部皮褶厚、肩胛下角部皮褶厚、髂前上棘部皮褶厚、小腿后皮褶厚、上臂紧张围、小腿围、肱骨远端宽和股骨远端宽共10个指标。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的Excel表格中,并编辑程序计算内、中、外因子值、身高体质量指数、X和Y值作体型图,最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抽取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2134名,全部完成测量内容而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内、中、外因子值情况:大连男女学生随年龄增长内因子值呈增加趋势,中因子值随年龄变化不明显,外因子值在青春期前随年龄逐渐增加,而青春期后均呈下降趋势。②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体型分布图的构建:在体型分布图上,男生在7岁、8岁年龄段趋向于中胚层区域,而随年龄增长逐渐向内胚层偏移;女生在7岁、8岁年龄段处于三角体型图的中心附近,随年龄变化由中间向偏外胚层的内胚层区域偏移,13岁以后又向内胚层方向移动,直至达到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区域。③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内、中、外胚层体型的构成情况:男生总体内胚层体型占45.51%,中胚层体型占14.51%,外胚层体型占36.42%,三胚层中间型占3.56%。女生总体内胚层体型占62.38%,中胚层体型占4.75%,外胚层体型占31.48%,三胚层中间型占1.39%。各年龄段内、中、外3种胚层体型的构成比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④大连市区7~18考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与其他群体体型均值的比较:大连男生在各年龄段内因子值均高于其他群体,中因子值与其他群体相接近,外因子值在多数年龄段则均处在所有人群中的最低位。大连女生内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在多数年龄段均高于其他群体,而中因子值在7~10岁处于中等水平,12岁开始处最低位。结论:不同地区的青少年,由于受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气候、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男女学生体型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地区差和民族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超声及数字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行经皮肝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57例PL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TACE+PEI)30例和对照组(单纯TACE)27例。联合治疗组在DSA下行TACE术后即刻在超声及DSA引导下细针PEI。对照组行常规TACE治疗。结果 联合治疗组在超声及DSA引导下全部精准穿刺靶点,术中中等疼痛18例,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其术后发热、肝肾功能、血常规、PT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7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为55.6%(15/27);联合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86.7%,对照组为6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时行PEI治疗PLC安全性较好,其1年生存率优于单纯TACE治疗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超在胆管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超声及手术病理诊断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1例患者肝内表现为沿胆管走行不规则条索状强回声,7例声像图表现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有8例,可检出少许点状血流信号。结论肝内胆管癌的声像图表现与其他肝内占位具有明显区别,综合分析超声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彩超是诊断胆管癌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超声与经腹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105例肝癌手术切除的患者进行术前经腹超声检查及术中超声引导下的肿瘤切除。结果术前经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肝脏肿瘤7例,漏诊率为6.7%;1例肝血管瘤, CT误诊率0.95%。结论经腹超声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术中超声对于肝癌的手术切除为临床提供可靠地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网膜包裹明胶-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物对马兜铃酸肾病(AAN)小鼠肾脏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方法使用明胶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构建间充质干细胞-明胶复合物。用CCK-8法评价MSCs与明胶的生物相容性以及MSCs的增殖能力。将体重为20~25 g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马兜铃酸肾病模型组(AAN组,腹腔注射马兜铃酸溶液)、大网膜包裹MSCs治疗组(MSCs组)、大网膜包裹MSCs-明胶复合物治疗组(MSCs-Gel组)。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MSCs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存活情况;检测各组小鼠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及相关纤维化指标如α-SMA、TGF-β和胶原变化情况。 结果明胶对MSCs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与单纯MSCs组相比,MSC-Gel组的MSCs在小鼠肾脏内存活时间更长,且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降低,肾组织病理改变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α-SMA、TGF-β、Col-Ⅰ表达亦显著降低(均P<0.05)。 结论大网膜包裹明胶-MSCs复合物对AAN小鼠肾脏具有良好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