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0例Wagner 4期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5例;年龄51~70岁,平均59.2岁。糖尿病病程2~60个月,平均24.2个月;糖尿病足病程30~120 d,平均54.1 d。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4、11、18、28、35 d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bFGF、EGF、PDGF的表达水平。结果患者血清VEGF、bFGF及EGF表达水平均在术后11 d突然升高,11、18、28、35 d各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表达水平于术后18 d突然升高,18、28、35 d PD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早期可显著增加血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雷奈酸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的RCT中心数据库、Embase、PubMed、CNKI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雷奈酸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评论指标"评估搜集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双盲、随机对照试验6项,结果表明,雷奈酸锶治疗12个月后,腰椎、髋部及股骨颈骨密度提升度比安慰剂对照组分别高6.72%(95%CI:6.17%~7.27%,P<0.01)、3.97%(95%CI:3.53%~4.40%,P<0.01)及3.51%(95%CI:3.21%~3.81%,P<0.01)。雷奈酸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患者退出率和安慰剂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的皮肤和胃肠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安慰剂对照,雷奈酸锶可显著提高腰椎、髋部及股骨颈骨密度,两者的安全性近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微创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按Wagner诊断标准确诊为患有Ⅲ~Ⅳ期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23例23足,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通过观察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率、1年后保肢率评价疗效,比较手术前后足部皮温、V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部分患足手术前后DSA评估血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5.92±6.03)min,术中失血量(30.12±4.15)ml,1例WagnerⅢ期患者截肢,1例WagnerⅣ期患者死于心衰。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4.51±0.32)个月;WagnerⅢ期创面愈合率及1年后保肢率均为92.86%,WagnerⅣ期创面愈合率及1年后保肢率均为88.89%,两分期创面愈合率及1年后保肢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后足部皮温显著升高(P0.05)、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有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患足DSA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搬移骨块周围形成了较多的毛细血管,足部动脉增粗清晰显示,血流明显加快。[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能促进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避免或延长患足的截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上使用双螺钉内固定行距下关节融合已经被用来治疗由创伤、风湿病等引起的距下关节炎,我们旨在通过三维
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估行距下关节融合的最优双钉配置。方法基于志愿者右足的三维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13.0、
Geomagic10.0、Solidworks等软件重建距下关节融合的三维有限元双钉模型:即距骨颈联合距骨顶前外、后外、前内、后内侧四种
双钉模型,最后将模型导入Abaqus6.9软件进行赋值、划分网格,对每个模型施加4N-m的内旋、外旋作用力,通过计算分析模型
应力后距下关节面间的相对位移来评估不同双钉配置的优劣。结果距骨颈联合距骨前外侧顶的双钉融合模型是最稳定的模
型。当对模型施加4N-m的内旋、外旋载荷时,距骨颈联合前外侧顶双钉模型关节面间的相对位移峰值分别是(41.67±0.49)、
(42.64±0.75)μm;而距骨颈联合后内侧顶双钉模型融合后距下关节的稳定性最差,关节面间的相对位移在内、外旋载荷下的峰
值分别为(61.76±1.00)、(62.32±0.90)μm。结论距骨颈联合前外侧顶双钉模型对距下关节融合具有最好的稳定性,是距下关
节融合最优的选择;而距骨颈联合后内侧顶双钉模型进行距下关节融合后稳定性最差,临床上应予以避免使用此双钉配置;三
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可以作为有效的术前分析工具,为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如螺钉数目和位置的确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犬股骨颈骨折螺钉内固定模型的力学检测及组织学观察,从微观角度认识骨小梁重建对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成年田园犬制作成股骨颈骨折螺钉内固定模型,于造模后12周确认所有股骨颈骨折已愈合随机分为取钉组、取钉植骨组及不取钉组,于造模后20周分离所有犬的股骨并进行股骨颈力学测试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取钉组、取钉植骨组及不取钉组断裂点载荷、最大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取钉组与取钉植骨组的断裂点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取钉组与取钉植骨组断裂点载荷大于取钉组;不取钉组最大载荷大于取钉植骨组与取钉组,取钉植骨组最大载荷大于取钉组。取钉组、取钉植骨组及不取钉组骨小梁宽度与新鲜骨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取钉组骨小梁宽度、新鲜骨面积大于取钉植骨组,且取钉植骨组大于取钉组。结论支撑应力的改变将导致骨小梁重新分布,骨小梁再分布是影响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应用iTRAQ技术观察BMP-2诱导肌源C2C12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组的变化。方法 将肌源C2C12细胞接种于BMP-2诱导分化体系中进行分化诱导,提取第7天的分化蛋白以iTRAQ试剂标记后进行质谱检测,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iTRAQ 试剂标记的BMP-2诱导肌源C2C12分化细胞蛋白质表达谱分析筛选出明显差异表达蛋白质点为23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8个,下调的蛋白质点15个。通过趋势分类发现上述差异蛋白在C2C12细胞成骨分化的各时期(第1至7天)均存在蛋白的差异表达。其中部分上调蛋白在分化早期表达水平升高、部分上调蛋白在分化晚期表达水平升高;同样,部分下调蛋白在分化早期表达水平下降,部分下调蛋白在分化晚期表达水平下降。初步鉴定SERCA3、细胞色素b5、S100A4、ATPase inhibitor、ATPIF1等5个蛋白表达出现动态变化,证实上述蛋白可能与诱导成骨分化机制有关。结论 本研究差异蛋白表达趋势的结果显示全程监测C2C12细胞成骨分化的必要性,提示iTRAQ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蛋白改变的有效的蛋白质组学方法,SERCA3、细胞色素b5、S100A4、ATPase inhibitor、ATPIF1等5个蛋白可作为诱导成骨分化机制研究的候选靶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应用腓骨近端截骨术与关节镜清理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5年9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1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比照组(n=21)和探析组(n=30),比照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探析组患者接受腓骨近端截骨术与关节镜清理联合治疗。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SS评分以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H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均明显较术前低,两组HSS评分以及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探析组患者HSS评分明显高于比照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比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FTA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探析组患者FTA角度获得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比照组患者FTA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探析组患者FTA角度明显优于比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6例,总发生率为28.57%,探析组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3例,总发生率为10%,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应用腓骨近端截骨术与关节镜清理联合治疗能够使其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减轻其疼痛感且具有更高的手术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含锶硫酸钙材料并对其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探讨采用水热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含锶硫酸钙并 对制备的材料进行:(1)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差式量热扫描表征检测,以验证材料为目标产物;(2)细胞毒性试验评 估材料浸提液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及相对增殖率的影响;(3)溶血试验评估材料浸提液的血液相容性;(4)体内植入 试验评估其对活体组织局部毒性反应。结果(1)X线衍射结果示:14.63°,25.72°和29.80°处可见α-半水硫酸钙的特征峰,在 24.78°处可见锶元素的特征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α-半水硫酸钙标准图谱相似;差式量热扫描结果示:制备材料中结构水含 量为6.03%;(2)细胞毒性试验显示被试材料浸提液在不同时间点的毒性反应均为I级,无细胞毒性;(3)溶血试验结果显示溶血 率为4.3%,符合溶血试验要求;(4)体内植入结果表明材料和机体达到稳定状态。结论该材料为含锶硫酸钙,生物相容性试验 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杨洋  许长鹏  陈涯  欧栓机  齐勇 《中国骨伤》2021,34(6):534-538
目的: 探讨经大粗隆双通道减压植骨加异体腓骨支撑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纳入股骨头坏死患者22例23髋,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Ⅱ期组13髋,年龄20~48(32.5±8.5)岁;Ⅲ期组10髋,年龄18~45(32.7±8.6)岁。应用经大粗隆的单一入路行双通道下的减压植骨及异体腓骨支撑术。植入前、后均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评估;植入后3、6、12、18个月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股骨头修复以及坏死进展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18(14.6±2.1)个月。Ⅱ期组和Ⅲ期组的Harris评分分别由术前73.2±5.5和66.5±3.4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7.6±8.7(P<0.001)和77.2±14.0(P<0.05)。随访患者12个月时的X线片提示:Ⅱ期组术后改善12髋,Ⅲ期组术后改善7髋。结论: 经大粗隆双通道减压植骨加异体腓骨支撑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中青年ARCOⅡ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