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女 ,4 8岁 ,因反复中上腹疼痛 5年余 ,加重 10余天入院。患者于 1997年因中上腹疼痛住本院 ,胃镜示胃角及胃窦小弯畸形明显 ,黏膜隆起约 2cm ,质硬 ,有 2个深凹陷伴出血 ,苔污秽 ,约 1cm× 1cm和 0 .5cm× 0 .6cm。诊断 :胃窦前壁溃疡 ,恶变待排。病理示慢性重度浅表性胃炎。经奥美拉唑等治疗 ,症状缓解出院。此后间断服用奥美拉唑。 1年前 ,感上述症状加重 ,入院体检 :右上腹有 5cm× 5cm包块 ,质硬 ,有压痛。腹部B超 :胃窦占位伴深大溃疡并侵犯肝左叶。腹部CT :胃窦软组织影 ,CT值 14~ 38Hu ,突向胃腔内 ,边界不光整 ,其内见低密…  相似文献   
2.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TM)是提高大肠癌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方法。我院从1995年1月~2001年11月对大肠癌和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进行了4种血清TM的检测,并随访行根治术的大肠癌患者,探讨其对大肠癌诊断及随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声引导下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治疗小儿肠套叠。方法:通过对206例小儿肠套叠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其中有25例采用2次水压灌肠治疗。结果: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成功率1981206例(96.11%)。结论:超声引导下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性好,无1例发生结肠穿孔,较传统方法无X线辐射。  相似文献   
4.
经脐一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在完成500余例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1]),于2008年4月至8月,尝试施行一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孔法LC),22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取得了初步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DR-1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2例结直肠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7.9%,并与患者为男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MDR-1基因是结直肠癌多药耐药的重要机制,MDR-1检测可为临床制定化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胃是重要的食物贮存和消化器官,由于常常受到由口进入的食物、饮料等所携带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子的侵害,再加上工作压力和不良生活事件所致的心理应激,因此,胃炎的发生极其常见。当胃受到各种损害因素长期、反复的刺激,胃炎可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症状无特异,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嗳气、恶心和呕吐等,胃镜活检病理学表现为胃黏膜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黏膜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因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正确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与胃癌的关系,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胃癌根治术中脾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脾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710例胃癌根治术中发生31例脾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脾损伤的发生率为4.37%.Ⅰ级脾损伤22例,Ⅱ级6例,Ⅲ级3例.脾网膜束带撕裂21例,上极胃脾韧带撕裂8例,深部拉钩脾损伤2例.保脾成功29例,其中单纯电凝止血12例,电凝加医用生物胶和明胶海绵止血7例,大网膜或肌瓣介导电凝止血10例;全脾切除2例.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脾损伤是常见并发症.应根据损伤的程度、部位、病人状况等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组织介导电凝止血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术中脾损伤.  相似文献   
8.
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免疫组化分型,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30例GST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结果:切下肿块的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在GS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9(93.33%),276/30(90.0%),2/30(6.67%)和1.30(3.33%);瘤体长征≥5.5cm,腔外或腔内外生长,存在溃疡,肿瘤坏死在恶性和潜在恶性GST中的比例分别为15/20(75%),14/20(70%),11/20(55%),12/20(60%),而良性GST中分别为2/10(20%),3/10(30%),2/10(20%),0/10(0%)。结论:胃是质瘤具有较为特独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检测有助预后判断,瘤体长征>5.5cm,腔外或腔内外生长,存在溃疡坏死等为恶性可能,术中综合评估其生物学特性有助于判断良恶性,并指导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收治的恶性间质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经过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行胃大部切除12例(1例行联合脏器切除),全胃切除5例(4例行联合脏器切除),胃周淋巴结清扫11例,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获得随访13例,失访4例,发现复发、转移3例,行再次手术切除。结论胃恶性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强调根治性切除,对于复发的患者,应争取行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胃癌术后早期低热量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12 3例可切除胃癌病人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随机分成A、B两组。A组 6 7例术后第 2天开始接受低热量肠内营养。B组 5 6例术后第 2天开始早期接受低热量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免疫指标和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结果 与B组相比 ,A组术后血IgA、IgG、IgM下降较少 (P <0 .0 5 ) ,而CD3 和CD4/CD8在A组更易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两组的血清CRP变化在术后第 4天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在术后第 8天 ,A组血清CRP下降明显 (P <0 .0 1)。结论 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