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7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移植瘤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6,0.2 mL)、L-NAME组(n=6,1.5 mg/kg)、5-FU组(n=6,5 mg/ kg)、L-NAME 5-FU联合组(n=6,L-NAME 1.5 mg/kg,5-FU 5 mg/kg),皆以灌胃方式给药,3次/wk,共2 wk.测量各组肿瘤体积,观察L-NAME的体内抗瘤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L-NAME,5-FU,L-NAME 5-FU组抑瘤率分别为34.1%、46.0%、74.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与L-NAME,5-FU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MVD值对照组为28.9±2.7,L-NAME组为16.2±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NAME组移植瘤VEGF蛋白的表达(113.14±2.34),与对照组(98.56±1.76)相比,明显减弱(P<0.05).结论:L-NAME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可抑制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5-FU联合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与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30年来.我国直肠癌的诊治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广泛开展更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手术治疗是关键。腹膜反折以下的进展期直肠癌如何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是当前外科医生十分关注的课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继日本学者提出对于进展期直肠癌应行扩大根治手术之后.在国内率先提出应该根据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进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手术.其中最主要的操作要点为侧方淋巴结清扫Ⅲ。西方学者Heald等在1982年提出,对于中下段的直肠癌应该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使直肠癌的手术治疗逐渐规范化。但对于是否应该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如何进行TME以及两者的关系.学者们在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 对1976-2002年间收治的530例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占同期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3.7%,病变部位以直肠(301例)和乙状结肠(102例)多见,占76.0%.围手术期死亡18例,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8.3%和39.7%.470例(88.7%)行根治性切除术,60例(11.3%)行姑息性切除术;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45.3%和0(P<0.05).淋巴结转移、脏器侵犯、根治情况、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高龄不是根治性手术的禁忌,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大肠非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诊治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非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 1975~ 1996年间收治的大肠非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1)本病缺乏特异临床表现 ,无典型脓血便、粘液血便等症状。 (2 )X线及内窥镜检查时无明显的粘膜破坏 ,往往仅提示外压性改变。 (3)诊断须依靠病理与临床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4)扩散方式以血行转移及局部复发为主 ,15例平滑肌肉瘤以及 6例淋巴肉瘤均有局部复发。 (5 )本病应以手术切除为主 ,局部复发者多数可再次甚至多次手术切除 ,除淋巴肉瘤外 ,对放、化疗不敏感。 (6 )生存率明显低于大肠癌。结论 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往往易误诊、漏诊 ,术后易局部复发及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5.
���ٰ�������������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些年来 ,对乳腺癌治疗的总趋势是限制性手术。如何既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又能保存良好的功能 ,是近年来外科医生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我院近年来乳腺癌施行改良根治术的情况 ,探讨如何合理应用该术式。1 手术操作切口 依肿瘤所在部位及乳房的大小、形态设计。可采用横月牙形、纵梭状切口 ,切口应距肿瘤边缘 3cm以上。游离皮瓣 切开皮肤后 ,游离皮瓣最好采用电刀 ,不仅使术野干净 ,也利于无瘤操作。皮瓣厚度以不保留或保留少许薄层脂肪组织为宜 ,游离的范围同Halsted根治术。切除乳腺 自下内开始向上外将乳腺连同其深面的胸…  相似文献   
6.
ֱ��������ֲ�������ʽ��������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目的 探讨直肠癌局部复发形式、原因,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5-2001年间收治的术后局部复发形式、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情况。结果 术后局部复发207例,占同期全部直肠癌(2538例)的8.1%,局部复发形式中,首次Miles手术者(102例)多为会阴部及骶前腔的复发,为52例(51%)。另外22例为阴道壁复发。首次Dixon手术后主要为吻合口及其周围组织的复发,分别为71例及65例,占87.7%(71/81)及80.2%(65/81)。淋巴结转移癌的复发为55例,占26.6%(55/207),复发是由于肠管切除不足,原发灶周围组织清除不足,会阴部组织切除不足及淋巴结切除范围不足所致。复发病例再次手术切除率为66.1%(137/207),其中的63例(46%)达到了临床根治程度,病变切除及根治切除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3.3%及34.9%。结论 欲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必须按根治原则彻底切除原发灶及其周围组织,并彻底清除淋巴结。对于复发病例,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肿瘤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62.5%(70/112),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多位于回肠,空肠,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为X线钡餐,尤其是低张小肠灌肠造影,内镜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率,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可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术前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有独特的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低张小肠灌肠造影是诊断和定位最为有效的方法,CT,内镜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余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吻合器及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保肛手术的比例明显增加。但是如果不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易导致术后局部复发。文献报道术后局部复发率为 5% ~20%,是影响直肠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研究术后局部复发形式,分析其原因,进而严格掌握保肛手术的适应证,是预防术后局部复发,提高治疗水平的重要课题。1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形式及原因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由于切除了足够的原发病灶并清除了足够范围系膜及周围淋巴结,所以被认为是避免术后局部复发的理想术式。据文献报告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7岁。因双侧乳腺多发无痛性肿物3个月,腹部肿物伴阵发性疼痛1个月,加重伴腹泻、低热,于1988年6月16日入院。检查:双侧乳腺内可触及多个散在大小不等圆形肿物,质地韧实,活动良好。于下腹部触及体积约12cm×12cm肿物,表面欠光滑,界限不甚  相似文献   
10.
淋巴转移是直肠癌主要的扩散途径之一,如不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将会造成局部复发的危险,影响生存率.但是近20年来国内的同道们针对淋巴结清扫范围问题一直在不停地争论,焦点主要是扩大淋巴结清扫,尤其是侧方淋巴结清扫是否必要.尤其近年来腹腔镜应用于癌症的治疗逐渐开展,这一争论日趋激烈.下面作者就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与几个相关问题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