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升高,而急性尿潴留( 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是影响血清PSA升高的常见因素.因为与前列腺癌最常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是BPH,所以我们通过比较2003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前列腺癌伴有AUR与BPH伴有AUR患者的血清总PSA( tPSA)、fPSA/tPSA和PSA密度( PSAD)值的变化,探讨前列腺癌伴AUR时上述参数的变化规律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留置导尿管引起尿道狭窄是一种医源性并发症,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结果也不理想,很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复习文献,就本病有关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URP术后腺体再次增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对行TURP的99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32例(3.23%)术后腺体再次增生。结果:BPH患者的发病年龄小,OR=3.568,95%CI(2.6209.731)、前列腺前后径大,OR=7.708,95%CI(1.7159.731)、前列腺前后径大,OR=7.708,95%CI(1.71534.638)、残余尿量,OR=3.850,95%CI(1.50234.638)、残余尿量,OR=3.850,95%CI(1.5029.868)是TURP术后腺体再次增生、症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泌尿外科临床对BPH患者行TURP时,对发病年龄<60岁、前列腺前后径>4 cm、残余尿量<50 ml的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4.
王伟  耿达伟  曹沪春  孙云  章良庆 《医学综述》2014,(24):4553-4555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引起临床重视。方法收集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接受TURP的BPH患者570例,对影响TURP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70例BPH患者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者86例,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5.1%。年龄>65岁、术者年资较低、术前有尿潴留而行导尿术,BPH合并糖尿病、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1 h及术后留置导管时间>6 d是导致术后尿路感染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BPH患者合并糖尿病(OR 2.71,95%CI 1.263.58)、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OR 3.30,95%CI 2.923.58)、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OR 3.30,95%CI 2.9211.54)、留置导管时间>6 d(OR 2.96,95%CI 1.3811.54)、留置导管时间>6 d(OR 2.96,95%CI 1.3810.52)是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 1.82,95%CI 1.0510.52)是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 1.82,95%CI 1.0519.78)是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合并糖尿病、尿潴留、留置导管时间>6 d是导致TURP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合理控制患者血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尽早拔除导尿管以降低TURP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电气化术(TURBT+TV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应用TURBT+TVBT治疗浅性膀胱癌2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2min,随访4-35个月,20例未见复发,2例复发后再次行TURBT+TVBT。结论:TURBT+TV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男性尿道肿瘤发病率低,黏液腺癌更是少见,近期我院治疗1例,做如下报道。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2岁,因"尿频半年"入院。指检前列腺约Ⅱ度大,质韧,无结节。辅检:TPSA 0.68ng/mL,CT示膀胱软组织影5.1cm×2.8cm×3.2cm。膀胱镜检查:膀胱内未见占位,前列腺中叶增生明显,后唇突向膀胱,于精阜前见菜花样新生物,大小0.5cm×0.8cm,活检病理示尿道黏液腺癌。盆腔MRI提示尿道癌可能(图1A、1B),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手术后发生肾包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输尿管镜手术后发生肾包膜下血肿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术前、术中可能导致肾包膜下血肿发生的可能因素。结果:1例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另1例患者行输尿管内切开术,手术均顺利,但术后均发生肾包膜下血肿。1例患者术前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尿路感染,另1例患者术前有双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史、高血压病史及脑出血病史。结论:肾包膜下血肿是输尿管镜手术后一个少见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尿路感染等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过程中发生的肾盂内压改变也是其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28例均经膀胱镜活检确诊为腺性膀胱炎。予抗炎治疗、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及药物膀胱灌注。随访2~50个月,总有效率82.1%,疗效满意。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汽化电切加药物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最有效的方法。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并易伴发尿路上皮癌,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隐匿性阴茎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2000年6月至2009年5月共治疗隐匿性阴茎患儿33例,通过阴茎根部背侧纵行小切口结合包皮整形完成阴茎矫正成型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3年,其中8例近期出现轻度包皮水肿,1例术后2个月左右发生阴茎回缩,其余患者阴茎发育良好,外观满意。结论本手术方式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良好,是治疗隐匿性阴茎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手术+膀胱内灌注+介入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0例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T2-4/G1-3)的病人采用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经髂内动脉介入化疗+膀胱内灌注治疗。手术结束后当天,开始用丝裂霉素20mg或羟基喜树碱10mg行膀胱灌注。手术标本经病理确诊后,经股动脉插管达髂内动脉,给予丝裂霉素10mg,长春花碱30mg,顺铂90mg后拔管。结果3例治疗一次,2例治疗两次(间隔一个月),随访2-5年,未见肿瘤复发。2例术后2、7月时复发,再次予以重复治疗并在随访中。1例晚期膀胱癌,伴肺、脑转移,经联合应用放射粒子植入、γ刀放疗等,存活5年。1例盆腔广泛转移的患者,治疗两次后拒绝治疗,半年后死于癌肿。1例治疗时间较短,在随访中。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对于确诊的局限性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在手术后,采用经髂内动脉插管介入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法,能明显的提高疗效,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复发,显著的降低了静脉化疗的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