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轻中度甲亢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为6例患者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顺利完成腔镜甲状腺手术,1例因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术中出血量较多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83~180 min,平均(125.8±16.9)min;术中出血量30~145 ml,平均(75.5±8.8)ml。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喉返神经麻痹,未予特殊处理,两周后好转。术后无出血、呼吸困难、手足麻木、甲亢危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积累腔镜甲状腺手术经验,术中仔细操作,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与乳腺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ABVS上浸润性导管癌的冠状面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以病理为金标准,对比ABVS与X线钼靶的诊断效能.结果 45例乳腺肿块,ABVS检出率为100%,乳腺钼靶检出率为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VS、钼靶诊断乳腺癌的准确度分别为91.11%、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VS和钼靶诊断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度分别为95.0%、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VS冠状面上浸润性导管癌边界特征表现为太阳征、蟹足征、边缘细分叶等.结论 ABVS较乳腺钼靶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诊断乳腺癌准确度与钼靶类似.掌握乳腺癌ABVS冠状面特征,可以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胃癌行二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2010年1月-2015年2月单一手术组完成的66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0例患者因术后严重并发症行二次手术,归纳总结这1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过.10例二次手术患者中,因术后腹腔内出血行止血术3例,因术后肠梗阻行单纯肠粘连松解术3例、行空肠侧侧吻合及空肠造瘘术1例,因术后黄疸再次手术2例,其中1例梗阻性黄疸,行粘连松解+穿孔修补+腹腔引流术;而另1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见胆管及肠管扩张,考虑淤胆.因引流管与肠系膜粘连,行腹腔引流管拔出术1例.结果 1例淤胆病例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病例,行二次手术止血,术后再次出血,经介入予以成功止血.其余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再次并发症发生.结论 胃癌术后二次手术的常见原因主要是肠梗阻和出血;由于腹腔引流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术后消化道瘘无需再次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始不可切除胃癌患者行转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33例难以切除局部进展期(Ⅲb/c期)或不可切除的IV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48岁,通过对资料中患者转化治疗疗效及术后病理等因素进行统计,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评价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经转化治疗达到完全缓解,18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客观有效率60.6%,共有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7例患者达到R0切除,33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18.6±4.5)个月,未手术患者mOS(11.2±2.5)个月,手术患者mOS(25.7±4.3)个月(P=0.004)。按分型分析,不可切除晚期胃癌患者mOS(11.3±0.35)个月,难以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mOS(18.9±5.5)个月(P=0.56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化疗周期≥4周预后优于小于4周期(P=0.003)、TRG评分1/2级患者预后较好(P=0.001)、阳性淋巴结≥7枚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O.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淋巴结≥7枚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3)。结论对于难以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及不可切除的IV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病情缓解后行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期,充分的术前化疗可提高患者预后,化疗周期至少4周期以上。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胃癌治疗过程中加入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临床应用日渐增多,但是HIPEC治疗胃癌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至今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联合术中雷替曲塞HIPEC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调阅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肿瘤外科胃癌云端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连续性收治行D2根治性胃切除术的155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52例行手术加HIPEC(观察组),103例行单纯手术(对照组)。通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协变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资料、术后并发症及血液学毒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PSM匹配前,观察组在肿瘤部位、病理TNM分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不平衡。PSM 1:1匹配后,10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配对成功,观察组患者临床及病理分期资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数据均衡。匹配前、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P<0.001)。匹配前观察组术后第1天复查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复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匹配前、后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前3 d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匹配前、后的围手术期病死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及血液学毒性不良事件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即刻行雷替曲塞HIPEC治疗虽延长了患者手术麻醉时间,但并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靠,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可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严重并发症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7月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5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7例,女性138例;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62.5±10.7)...  相似文献   
8.
正Wernicke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E)又称出血性脑灰质炎综合征,1881年由德国医生Carl Wernicke首次报道,是一种由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脑病。我院收治1例因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PPD)术后并发输出袢梗阻,长期禁食、使用缺乏维生素B1的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在胃上部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为70例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其中33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37例行常规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50.97±51.21)min vs.(226.57±44.61)min]、术中出血量[(203.94±99.06)ml vs.(276.22±148.6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64±1.11)d vs.(5.35±1.46)d]、术后住院时间[(12.09±2.65)d vs.(13.95±3.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2±1.2)枚与(1.2±1.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9%与1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安全、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对EG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0年10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86例EG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EGC患者中,17例(9.1%)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下癌(T1b)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黏膜内癌患者(T1a)(15.1%vs. 4.2%,χ~2=5.177,P=0.023);病灶最大径2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病灶最大径≤2cm患者(14.3%vs. 5.5%,χ~2=4.190,P=0.041);伴有脉管浸润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无脉管浸润患者(50.0%vs. 6.8%,χ~2=21.247,P=0.000);总淋巴结清扫≥15枚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淋巴结清扫15枚患者(12.5%vs. 0,χ~2=6.879,P=0.009);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手术方式与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脉管浸润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R=6.886,95%CI=1.399~33.898,P=0.018)。173例(93.0%)患者具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95个月。全组EGC患者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92.4%,其中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97.1%、95.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87.5%、65.6%,尽管前生存率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8,P=0.115)。结论:黏膜下层浸润、病灶最大径2cm、伴有脉管浸润的EGC患者有更高的区域淋巴结转移风险,因此对EGC要进行规范的淋巴结清扫以准确的判断术后病理分期及决定后续治疗。淋巴结转移对EGC患者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长期随访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