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评价踝关节牵开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并评估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46例van DijkⅡ期和Ⅲ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年龄42-71岁,平均(54.82±6.28)岁,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牵开踝关节间隙(AJSD)≥5 mm,术后2周负重,牵开10~14周拆除外固定架。通过踝关节骨关节炎评量表(AO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对术后距骨倾斜角及踝关节间隙进行评估分析,计算风险比率来评估相关的潜在失败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68个月,平均(42.76±10.21)个月。末次随访AOS和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60.87%)末次随访时AJSD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距骨倾斜角和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21.74%)治疗失败,治疗失败与距骨倾斜角增大(≥5°,RR=5.921,95%CI:1.802~19.479,P=0.003)和肥胖(RR=3.582,95%CI:1.302~9.891,P=0.010)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牵开成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肯定。然而,该术式的失败率仍然较高,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和距骨倾斜角较大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的踝上截骨术治疗不同程度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54例54足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32例,年龄32~67(56.5±10.7)岁;左侧23例,右侧31例。根据改良Takakura踝关节骨关节炎分期,2期11例,3A期29例,3B期14例。均采用踝上截骨术治疗,其中传统踝上截骨27例、踝上斜形截骨21例、关节内截骨6例。术后均随访至少1年,通过对比末次随访与术前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在踝关节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胫骨前侧关节面角(TAS)、距骨倾斜角(TT)、胫骨踝穴角(TC)、胫骨内踝角(TMM)以及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LS)。结果 54例患者随访14~65个月,平均34.9个月。2例因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行踝关节融合。术前相比,术后AOFAS评分明显提高[(54.6±14.2)分和(83.7±9.8)分],AOS疼痛评分[(43.6±6.4)分和(26.6±5.2)分]与功能评分[(52.7±11.3)分和(35.4±10.3)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9%(32/54)的患者Takakura分期较术前有改善。影像学评估除TLS外,TAS、TT、TC及TMM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术前9例TT≥10°的患者中,有7例术后关节面协调性得到恢复。结论 根据不同程度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的解剖学特征,选择合适的踝上截骨方式治疗,并辅助相应的术式来充分矫正力线和稳定关节,其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1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与截瘫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162例,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年2个月,156例患者获访,平均融合时间为3.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29°、15°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伴截瘫者11例,Frankel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脊柱结核均治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融合时间短,畸形矫正效果好,减压彻底,有利于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4.
对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利用我院自行研制的胫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儿童径腓骨骨折30例。结果30例患儿临床愈合最短4W,最长16W,平均8W左右,愈合立100+%。认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穿针量少,固定牢靠,动静结合,早期可行功能锻炼,使患者机体及患肢功能早期康复,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Hawkin分型,对1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结果: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分别为:Ⅰ型,Ⅱ型共11例均愈合,Ⅲ型愈合3例,Ⅳ型愈合1例。结论: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距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分别为:HawkinⅠ型、Ⅱ型共11例均愈合,Ⅲ型愈合3例,Ⅳ型愈合1例。结论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距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伦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38例,年龄40~91岁,连续服用国产阿伦膦酸钠10mg/d,6~36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骨密度变化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者骨痛缓解,活动能力增加;骨密度明显上升,骨密度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3%(Neck)、5.19%(Troch)、4.48%(Inter)、4.18%(Total)和11.59%(Ward's);治疗期间新发骨折3例,再骨折率为2.17%;上腹部不适发生率为7.97%,坚持服药自行缓解。结论阿伦膦酸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增加骨密度、降低再骨折发生的作用,是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中异常浆细胞进行性增殖的恶性疾病,约占各种肿瘤的1%~2%[1],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MM患者35例,其中26例曾发生误诊,误诊率74.3%,现就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鹿军  李传翠  玄菲 《中国医药》2007,2(7):414-415
目的探讨维甲酸联合亚砷酸及小剂量柔红霉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初治的APL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维甲酸和维甲酸+亚砷酸+小剂量柔红霉素治疗,判断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采用维甲酸联合亚砷酸、小剂量柔红霉素治疗组完全缓解率(CR)93.7%,较单用维甲酸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CR中位时间30d,与单用维甲酸组的5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无一例发生高白细胞综合征及维甲酸综合征。结论维甲酸联合亚砷酸、小剂量柔红霉素治疗APL完全缓解率明显升高,达CR时间明显缩短。维甲酸所致的毒副作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鹿军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8):637-638
1 病历简介女 ,16岁。因面黄、乏力半月、双下肢散在瘀点 1天入院。10天前曾去当地卫生院就诊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 4.0× 10 9/ L ,RBC 2 .5 6× 10 1 2 / L ,Hb 79g/ L ,BPC 5 6× 10 9/ L。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 ,给予康力龙 2 mg/次 ,3次 / d;再障生血片5片 /次 ,3次 / d,以及中药等治疗 ;但症状加重 ,出现黄疸 ,茶色尿 ,双下肢皮肤出现散在瘀点、瘀斑。入院查体 :体温36 .8℃ ,重度贫血貌 ,巩膜黄染 ,双下肢皮肤散在瘀点、瘀斑 ,浅表淋巴结不大 ,心肺正常 ,腹软 ,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4.2× 10 9/ L,RBC1.5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