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血浆脑钠素、内皮素测定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内皮素(endothelin,ET)的测定及其意义。方法 对80例肺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受试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ET,同时应用超声检测收缩期三尖瓣返流压力阶差(the 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 pressure gradientbiggest,TRPG)估测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结果 肺心病患者血浆BNP、E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动脉压力重度升高时,BNP水平高于轻、中度升高组,组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且肺心病患者BNP和ET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BNP和ET共同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们用于肺心病患者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之间术后隐性失血L量的差异,以及防治隐性失血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1例)和对照组(149例)。试验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6周,对照组未予任何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髓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术后1、2、3d、出院时及术后1、2、3、6个月检测血常规,并用功能独立性评分系统(FIM)及Harri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骨折前、入、出院时及术后随访时的功能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剔除因输血治疗、失访及术后出现重大并发症等79例,最终进入分析研究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4例和107例。术前两组血红蛋白量分别为(119.4±8.9)、(120.3±8.0)g/L,差异无统i计学意义(P=0.472)。术后3d内两组血红蛋白量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个月试验组血红蛋白增加量和FIM评分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AO各型之间术后3d内血红蛋白下降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AO类型间术后隐性失血量无明显差异。口服铁剂能有效防治隐性失血,加快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谱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3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血清T3、FT3、T4、FT4和TSH,并与健康人群(对照组)40例作对照.结果: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T3、FT3值均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T4和FT4值轻度降低,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TSH值无明显变化(P>0.05).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与早期相比,T3、FT3、T4、FT4值均明显降低(P<0.01),TSH轻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监测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谱改变对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估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给予rHuEPO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不给予rHuEPO治疗,余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输血、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6例接受输血治疗,对照组14例接受输血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vs 27.6%,P=0.04);实验组于出院时血红蛋白水平为(108.2±10.5)g/L,对照组为(100.5±9.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个月实验组FIM评分分别为(85.8±13.4)分和(100.2±1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15.2)分和(86.6±20.4)分(P0.01);并发症:实验组发生9例,对照组发生1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结论 rHuEPO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应用是安全的,并可减少输血和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心肌灌注显像目前已作为冠心病(CHD)的常规诊断方法,对估测CHD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 ,根据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心肌灌注影像分为四类:Ⅰ类为心肌灌注正常;Ⅱ类为可逆性心肌缺血;Ⅲ类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Ⅳ类为混合性心肌缺血。而血心房利钠肽(ANP)、内皮素(E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FP)的^125I标记方法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合成一段能与HBV前S基因特异结合的TFO,并用^125I标记;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分^125I—TFO、等量TFO、相同活度^125I、空白对照四组分别转染细胞,以MTT比色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 ①^125I-TFO的标记率为93%,放化纯为99%,比活度129.6kBq/ug,体外稳定。②^125I-TFO组的细胞杀伤率高于其它组(P〈0.05),最高抑制率为35.2%。结论 Iodogen法标记连接酪胺的寡核苷酸的方法简便、标记率和放化纯高,标记产物生物活性损失小,体外稳定性好;标记化合物有效抑制了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PEIRGD(polyethyleneimineArgGlyAsp)为转染载体的125I(αV)ASODN投递在体外对HepG2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125I标记整合素αV亚基的ASODN,以聚乙烯亚胺衍生物PEIRGD为载体制备PEIRGD/125I(αV)ASODN复合物,通过受体介导方式转染进入HepG2细胞,利用Boyden小室侵袭模型检测复合物对HepG2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1)125I(αV)ASODN的标记率为(73.78±4.09)%,放化纯度为(96.68±1.38)%,37 ℃放置48 h后的放化纯度仍>90%,表明其稳定性良好;(2) HepG2细胞对PEIRGD/ 125I(αV)ASODN的摄取于4 μl/2 μg时达到峰值\[(12.77±085)%\],之后明显降低,故选择2 μl/1 μg作为PEIRGD/ 125I(αV)ASODN对HepG2细胞的作用剂量;(3)相对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EIRGD/ 125I(αV)ASODN组显著降低了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结论:以PEIRGD为载体投递 125I(αV)ASODN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手腕部深度烧伤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探讨手腕部深度烧伤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共83只手腕部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A、B2组,A组采用早期削切痂移植大张自体皮,B组采用肉芽创面移植邮票状自体皮,观察2组手部创面修复时间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一次植皮成功率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97.7%vs 100.0%,P〉0.05);A组愈合时间与B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14.0±1.2)d vs (37.0±1.4)d,P〈0.01];A组优良率与B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95.3%vs 30.0%,P〈0.01)。结论早期削切痂移植大张自体皮术治疗手腕部深度烧伤能有效保护手腕部的功能,疗效优于肉芽创面移植邮票状自体皮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OA)和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雌二醇、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水平差异及其各自与股骨近端、腰椎骨密度及血清骨保护素(OPG)之间的相关性,探讨SHBG在这两种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OA和OP患者各60例,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雌二醇、SHBG和OPG等。游离雌二醇指数(FEI)用血清雌二醇与SHBG的摩尔比率表示。结果 OA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明显高于OP组患者。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但OP组患者血清SHBG及OPG水平均高于OA组患者[SHBG:(74.98±8.90)nmol/L和(66.38±9.74)nmol/L,P<0.01;OPG:(6.94±1.18)pmol/L和(4.67±1.28)pmol/L,P<0.01],而FEI为OA组高于OP组(0.75±0.31和0.63±0.27,P<0.05)。两组患者血清SHBG和股骨近端、腰椎骨密度之间均有明显负相关性,而FEI与两个部位骨密度间均呈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OA与OP患者血清SHBG水平的差异可能是引起活性雌激素水平差异、导致骨密...  相似文献   
10.
"免疫骨质疏松学"探讨免疫系统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系统与骨骼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自2018年提出以来,备受骨代谢研究领域关注,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围绕此概念展开,本文就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