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卵巢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70例接受卵巢根治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实施PCIA。TAPB组缝皮结束后,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并联合PCIA。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TAPB组舒芬太尼的使用量、PCIA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以及术后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B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浆IL-6浓度低于对照组,IL-10的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B联合PCIA能有效提升卵巢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8例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分为2组,各24例。M组使用0.5%的罗哌卡因30 m L行单纯肌间沟臂丛阻滞;U组各使用0.5%的罗哌卡因15 mL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行腋路臂丛阻滞时,各用5 mL局麻药依次注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周围。记录2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评估2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程度。评价麻醉效果,记录操作相关并发症。结果注药30 min后,U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显著多于M组,2、3、4、5级运动阻滞程度均显著高于M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显著高于M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发生Horner综合征2例、声音嘶哑1例,U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安全可行,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心脏直视手术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Ⅱ-Ⅲ级,年龄8~18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各15例。分别采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0—20ug/kg或舒芬太尼1~2u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0.3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持续泵入异丙酚4~6mg/(kg·h)、芬太尼5~15ug/(kg·h)或舒芬太尼0.5~1.5ug/(kg·h),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所有患者连续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ECG);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及劈胸骨后(T3)、转流前(T4)、转流后(T5)、关胸后(T6)采动脉血4ml测定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与T1比较,F组患者T2-6 HR显著升高,T2-3 SBP、DBP显著升高,S组较F组更加稳定(P〈0.05);两组患者Cor和IL-6在T2-6较T1均有升高,但S组均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麻醉可有效抑制心脏直视手术的应激反应,提供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宫腔镜电切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接受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R组为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异丙酚),S组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异丙酚)。静脉给药,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两组分别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患者有体动时追加异丙酚0.5~0.8mg/kg。观察并记录术中受术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异丙酚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受术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术中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宫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舒芬太尼0.1μg/kg+异丙酚2mg/kg;维持:舒芬太尼0.3μg/kg.h)应用于门诊宫腔镜电切术,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或减轻受术者术后宫缩痛,提高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评价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七氟烷致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出生7 d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11~1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18)和七氟烷麻醉组(S组,n=18)。C组每天同一时间吸入2 h的30%氧气;S组吸入2 h的3.4%七氟烷。2 d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活化caspase-3和p-ERK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S组活化caspase-3的表达上调,p-ERK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七氟烷通过下调p-ERK的表达促进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对心脏直视手术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Ⅱ~Ⅲ级,年龄8~18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各15例.分别采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10~20μg/kg或舒芬太尼1~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持续泵入异丙酚4~6 mg,(kg·h)、芬太尼5~15μg,(kg·h)或舒芬太尼0.5~1.5μg/(kg·h),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所有患者连续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ECG);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及劈胸骨后(T3)、转流前(T4)、转流后(T5)、关胸后(T6)采动脉血4 ml测定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 与T1比较,F组患者T2~6HR显著升高,T2~3,SBP、DBP显著升高,S组较F组更加稳定(P<0.05);两组患者Cor和IL-6在T2~6较T1均有升高,但S组均低于F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麻醉可有效抑制心脏直视手术的应激反应,提供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65岁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I组,20例)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E组,20例),术后分别行PCIA和PCEA48h。Ⅰ组药物配伍:舒芬太尼1ug/ml和托烷司琼0.05mg,/ml,背景剂量2ml/h,自控镇痛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E组在麻醉诱导前于T4-5,间隙行硬膜外置管,注射0.33%罗哌卡因6ml后行PCEA,药物配伍:罗哌卡因2mg/ml。术后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h、1d、3d、7d测定患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IL)-2浓度,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水平。结果术后2h Ⅰ组VAS镇痛评分为(1.8±0.3)分,与E组的(1.8±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d E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均较Ⅰ组降低(P〈0.05);术后2h、1d、3d、7d E组的皮质醇浓度低于I组(P〈0.05),IL-2浓度、NK细胞水平、CIK细胞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术后PCEA可增强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术后PCIA。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对咽喉、气管的刺激作用,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动过速和血压增高等插管应激反应,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增加心脑血管系统风险;术后咽喉痛和声音嘶哑也是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本文拟在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g乳膏含利多卡因25mg、丙胺卡因25mg)行咽喉和气管表面黏膜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