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利用MIMICS建立儿童肱骨三维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SFH)是常见的一种儿童骨折,其治疗方法为手法整复和手术治疗.但无论哪种方法往往会出现肘内翻畸形,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肘内翻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平均为25%~33%,成为临床未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采用MIMICS软件第一次建立儿童肱骨三维模型,为进一步有限元分析提供精确的模型,同时也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肘内翻畸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与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空心钛钉及镍钛聚髌器治疗不同类型髌骨骨折的疗效,探讨其适应证、治疗优点及发展方向。方法对80例髌骨骨折进行术后随访、分析,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髌骨横形骨折首选空心钛钉治疗;粉碎性骨折采用镍钛聚髌器疗效满意;而较严重粉碎性骨折采用克氏针张力带。结论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应根据手术指征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空心钛钉及镍钛聚髌器治疗不同类型髌骨骨折的疗效,探讨其适应证、治疗优点及发展方向。方法对80例髌骨骨折进行术后随访、分析,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髌骨横形骨折首选空心钛钉治疗;粉碎性骨折采用镍钛聚髌器疗效满意;而较严重粉碎性骨折采用克氏针张力带。结论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应根据手术指征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选用22月龄老年雄性SD大鼠60只,经随机抽取10只测出全身骨密度,与随机抽取的10只12月龄雄性SD大鼠的骨密度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数值降低(P<0.05),确立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老年大鼠制成左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elecoxib组,Celecoxib组于术后给予Celecoxib 3 mg·kg-1·d-1灌胃,对照组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共10d。术后在不同阶段处死,取骨痂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结果HE染色:塞来昔布组软骨生成及软骨内成骨过程较对照组延迟;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组TGF-β1表达的定位无差别,经图像分析,塞来昔布组在各个时间段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的积分吸光度(IA)值均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塞来昔布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延缓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构建并验证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有限元法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所建立模型的精确度和建模所需的时间直接体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随着建模方法的发展,骨科有限元分析的范围也逐渐从早期的股骨拓展到脊柱、四肢,而采用DICOM数据直接建模法建立儿童肱骨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国内外文献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建立并验证儿童肱骨二维有限元模型,并应用该模型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内翻发生的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验证性实验,于2007-07/09在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CAD/CAE研究中心完成.对象: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1例左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CT图像,男性,4岁,采集右侧对照CT图像.方法:扫描层厚为1.25mm,无间隔,将所得图像数据导入到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中,生成肱骨三维模型.然后以IGS格式输出导入到专业有限元网格制作软件HYPERMESH中,生成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载荷下尺侧和桡侧平均应力值.结果:①模型检验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的数据基本一致.②肱骨髁上区可见明显的应力交界区.③肱骨尺侧应力大于桡侧.结论:①本实验所建立模型真实可信,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②肱骨髁上骨折模型与实际骨折基本一致,进一步形象地证实了肱骨髁上骨折发生于骨形状及皮松质骨交界区.③尺侧皮质受损大于桡侧是肘内翻畸形的基本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放性软组织床重度损伤的双侧胫腓骨骨折的分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G ustilo分型ⅢB开放性软组织床重度损伤的双侧胫腓骨粉碎骨折病人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进行分期治疗。采用膝关节、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1.5-5年,平均2.6年。膝关节评分优(90-100分)4例,良(80-89分)5例,可(70-79分)22例,差(60-69分)4例。踝关节评分优(90-100分)6例,良(80-89分)23例,可(70-79分)4例,差(60-69分)2例。5例截肢。结论分期治疗开放性软组织床重度损伤的双侧胫腓骨骨折可明显提高患肢的存活率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1999-06~2005-06间我科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病历、影像学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总结分析. 结果 60例患者得到近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年,10例病人失访.随访病例中有6例手术失败,其中1例螺钉两次从股骨头外上切割.术后根据Merle D 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4进行功能评价,优良率81.7%. 结论 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并发症较高,应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更为精确、便捷的建立儿童肱骨三维模型的方法,为进一步的有限元分析提供更为精确的模型。方法:对一名4岁的儿童肱骨进行CT扫描,层厚为1.25mm,无间隔,将所得图像数据导入到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中,生成肱骨三维模型。结果:所构建的儿童肱骨三维模型,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儿童肱骨的解剖形态。结论:利用mimics软件可直接精确的建立儿童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疗效及预后,前瞻性评价加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唰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间我科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120例患者,男67例。女j3例。年龄75~94岁,平均81.4岁。120例分别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加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0例,DHS内固定术70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Ⅲ型58例。Ⅳ型62例。结果110例患者得到近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年.10例DHS内固定患者失访。DHS内固定组有6例手术失败后,均重新用加长柄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加长柄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0例.术后随访期间患者仅有1例并发肺部感染。其余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将成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经皮后路椎间盘镜(MED)与传统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2015年11月-2017年7月在我科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75例,椎板开窗减压组35例,MED组40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自如下地行走时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两组手术优良率,并对比两组术后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内科合并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MED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及自如下地行走时间均优于椎板开窗组,手术时间则较长(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一周MED组VAS评分优于椎板开窗组(P0.05),而末次随访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小(P0.05)。结论:MED与椎板开窗减压治疗DLSS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MED较椎板开窗减压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