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尽管目前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方式在不断发展,患者预后仍然很差。隐丹参酮(CPT)是从植物丹参中提取的具有多种活性的单体,已被证实对宫颈癌、前列腺癌等有抗癌作用,但其对胰腺癌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CPT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相关的临床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人胰腺癌BxPC-3细胞和SW1990细胞为研究对象,用3个浓度(10、20、40 μmol/L)的CPT处理该两种胰腺癌细胞不同时间(0、1、2、3 d)后,用CCK-8法检测CPT对细胞活力影响的浓度与时间效应;用以上3个浓度的CPT处理两种胰腺癌细胞24 h后,分别用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的变化;用20 μmol/L CPT处理BxPC-3和SW1990细胞1、2、3 d后,用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yclin D1的表达。对照组细胞均只采用溶剂(DMSO)处理。结果:与各自对照组比较,CPT处理后的两种胰腺癌细胞的生长被明显抑制,且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均P0.05);划痕愈合程度、相对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Akt、p-Akt、vimentin、E-cadherin、CDK4、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且呈时间依赖性(均P0.05)。结论:CPT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kt的表达,并进一步导致胰腺癌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及抑制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芹菜素对H_2O_2致人肝细胞L02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_2O_2诱导L0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CFH-DA法检测细胞活性氧的生成,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芹菜素浓度为≥20μmol/L时对L02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值均001);与空白对照组L02细胞活力相比,500μmol/L及以上的H_2O_2浓度均可使细胞活力极显著降低(P值均0.001),500μmol/L为H_2O_2的建模浓度;模型组细胞活力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芹菜素5、10μmol/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值均0. 01);空白对照组细胞状态较好,模型组细胞间收缩变圆,细胞破损变形严重,芹菜素5μmol/L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得到改善,变圆破损细胞较少;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芹菜素5μmol/L组3组间相对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00±026 vs 32.94±1. 29 vs 13. 49±1. 23, F=1.10,P0. 001),模型组相对荧光强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P0. 001),芹菜素/L组与模型组比较,芹菜素可明显清除H_2O_2诱发的ROS(P0.001);模型组中LDH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1、2.03、3.32,P值均0. 05),芹菜素(5μmol/L)处理后,与模型组相比,LDH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 05);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芹菜素5μmol/L组3组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54%±0. 52%vs 39. 77%±3. 44%vs 14. 40%±0. 79%,F=9.44,P 0. 01);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给与芹菜素处理后,相比于模型组凋亡率明显降低(P0. 01);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芹菜素5μmol/L组3组间caspase-3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38±0. 59)U/mg vs(16. 44±1. 13)U/mg vs(10. 60±1. 04)U/mg,F=1.17,P005],模型组细胞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P 005),芹菜素处理后,相比于模型组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芹菜素可能通过消除ROS的生成、降低caspase-3活性对H_2O_2诱导的L02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近年来微环境对癌组织的影响受到重视,其中细胞外基质(ECM)作为HCC组织的重要微环境成分,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涉及肿瘤的生长、凋亡、耐药、侵袭、转移等。纤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胶原蛋白(COL)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硬度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正是由于ECM各蛋白成分在HCC中的特殊作用,若盲目降解或敲除ECM中任意蛋白成分,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加速HCC的进展。所以需要探索某种特定的方法用于靶向调节ECM中成分,精准控制ECM重塑,从而调控HCC的发生发展。HCC微环境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环境,为了尽可能模拟HCC细胞所处微环境,运用多种ECM蛋白成分而非单一成分联合培养HCC细胞以探究ECM多成分对细胞的共同作用是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藏红花醛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相关肝损伤(SRLI)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32只实验用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单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只。单药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藏红花醛(60 mg/kg)预处理7天,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LPS(10 mg/kg)诱导急性肝损伤。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切片标本,免疫组化分析信号通路下游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差异,TUNEL法分析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分析肝组织总蛋白[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HO-1]表达差异。采用藏红花醛(100μmol/L)预处理人类肝细胞系L02细胞,通过LPS 100 ng/mL诱导急性肝细胞损伤,DCFH-DA荧光标记氧自由基。结果 藏红花醛预处理后,治疗组小鼠ALT、AST明显低于模型组(P值均<0.01),治疗组小鼠肝脏维持了较为完整的假小叶结构且坏死面积更小。治疗组小鼠经藏红花醛+LPS处理后肝组织Nrf2、HO-1表达水平相较于模型组明显升高(P值均<0.0...  相似文献   
5.
6.
摘 要: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无游离5′端和3′端的共价闭合的非编码RNA,具有丰富性、稳定性、保守性和组织特异性等结构特点,circRNA与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脑肿瘤因为其独特的微环境造成了其发生发展机制的特殊性。研究circRNA与脑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必将促进对脑肿瘤诊断、治疗预后等多方面的发展。全文综述circRNA在常见脑肿瘤(胶质瘤、垂体瘤和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靶向miRNA和后续信号通路,并概述其作用结果,总结circRNA作为多种脑肿瘤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对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的178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检测CDCA5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DCA5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构建质粒,敲低及过表达CDCA5。MTT法测定不同表达CDCA5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将普通HepG2细胞组,CDCA5低表达组的细胞分别注射于裸鼠成瘤,观察成瘤时间。第30天处死小鼠,观察瘤体状态。免疫组化检测CDCA5在裸鼠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CDCA5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量较正常肝脏组织明显增高(P<005)。CDCA5高表达患者肿瘤直径较大,微血管侵犯发生率高,且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较CDCD5低表达患者差(P<005)。CDCA5促进了肝癌细胞增殖,敲低CDCA5后,肝癌HepG2细胞生长阻滞在G2期。30天后,两组裸鼠瘤体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CA5对肝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预测作用;其能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调控CDCA5对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乔松素(PIN)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发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PIN(50 mg/kg)组、APAP(300 mg/kg)模型组、PIN(30 mg/kg)+APAP(300 mg/kg)组和PIN(50 mg/kg)+APAP(300 mg/kg)实验组,每组各10只。各组采取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PIN组及PIN+APAP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模型组和PIN+APAP组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 1次,空白组和PIN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收集血清,检测ALT、AST水平,肝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空白组比校,APAP(300 mg/kg)模型组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模型构建成功;PIN(30 mg/kg)+APAP(300 mg/kg)及PIN(50 mg/kg)+APAP(300 mg/kg)组的ALT、AST与APAP(300 mg/kg)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与空白组比校,APAP(300 mg/kg)模型组小鼠肝脏中MDA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SOD活性及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APAP(300 mg/kg)模型组比较,PIN(30 mg/kg)+APAP(300 mg/kg)及PIN(50 mg/kg)+APAP(300 mg/kg)组的小鼠肝脏中MDA的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SOD活性及GSH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组织病理观察显示PIN可明显改善APAP对肝组织的损伤,使肝组织形态相对正常。结论PIN对APAP诱发的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肝脏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9.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信号反应通路。内质网应激时,首先启动生存途径即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而长时间的内质网应激将会启动细胞凋亡途径。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癌与内质网应激密切相关,并且肝癌的肿瘤微环境可使内质网产生应激已得到证实。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的内质网双重作用,内质网应激既可以诱导转化肝癌,又可以抑制肝癌增殖、转移等,故内质网应激为肝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可能。本文就以内质网应激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依赖于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TME中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细胞因子等物质可能成为预测肿瘤进展的标志物。探索TME并寻找肿瘤标志物已成为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数字空间多组学(Digital Spatial Profiler,DSP)作为一项新型的、基于光学与探针的空间组学技术,在TME和肿瘤标志物等的研究中表现出显著优势。全文论述DSP技术在多种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总结其在分析TME和肿瘤标志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