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消痔汤治疗混合痔术后便血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例混合痔术后便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第1天起,治疗组口服消痔汤,对照组口服迈之灵,疗程均为7 d。观察患者创面止血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的含量。 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创面出血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1天比较,术后第7天治疗组TXB2含量显著升高(P<0.05),6-keto-PGF1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TXB2和6-keto-PGF1α含量较术前1天均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 消痔汤口服能有效改善混合痔术后便血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患者于1年前发现右侧臀部肛周2cm处肿块,初始仅发现一蚕豆大小硬块,伴有出血,色红,急诊于当地医院,予以手术切除,术式不详,后出血症状缓解。1d前患者出现肛周剧烈疼痛,遂于2014年07月19日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专科查体:右臀部肛周2cm处发现一"X"形肿块,长约3cm×2cm,压痛明显,肿块表面可见色素沉着。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快速空腹静脉血糖值为9.0mmol/l,余血、尿、便及生化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肛周肿块,肛周皮肤癌待查。2014年07月16日我院门诊取组织病理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肠炎Ⅰ号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栓1.0 g塞肛,治疗组患者给予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每晚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 (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新生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将75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白竭散组、贝复济组、对照组,每组25例,均予以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用白竭散纱条、贝复济纱条、凡士林纱条换药。术后7、14 d,分别于光镜下观察新生毛细血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PECAM 1/CD31)及第Ⅷ因子关联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7、14 d,贝复济组、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显著多于贝复济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的VEG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黄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CD31、VW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褐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14 d,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贝复济组比较,术后14 d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白竭散通过增加创面VEGF、CD31、VWF蛋白表达,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提高创面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轻中度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栓塞肛,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时间为8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Baron内镜评分和Geboes指数,采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ality questionnaire,IBDQ)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观察两组恶心、腹胀、腹痛、便次增多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但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02,P=0.057)。治疗4周末、8周末两组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Baron内镜评分和Geboes指数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分别为2.12、2.30;治疗8周末与治疗4周末、治疗前比较,Baron内镜评分的OR值分别为63.66、6.50,Geboes指数的OR值分别为33.57、9.4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肠道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全身症状4个维度上得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4个维度评分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共15例患者出现恶心、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观察组共5例患者出现恶心、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UC,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改善内镜评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许方方,女,安徽省立医院痔瘘,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临床杂志》及《结直肠外科杂志》编委。许方方教授从事中医肛肠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载,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三焦通  相似文献   
7.
正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球前三位~([1])。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2012年全世界新发结直肠癌136万例,病死人数则高达69万[2]。由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加之国内多数地区尚未完善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导致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且大多已发生转移,即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 CRC)。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8.
9.
<正>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临床上以腹胀、便次少、便质干、大便难为主要症状的全球普遍所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我国患病率为6%~([1]),西方国家高达45%~([2])。据多项研究报道,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肠道水液代谢失衡密切相关,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族特异性孔道,能够介导水液的快速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调控AQPs与便秘的研究不断深入,AQPs在便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栓用于复杂性肛瘘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第2d开始每日常规换药加硫酸吗啡栓1粒纳肛;对照组常规换药加口服尼美舒利胶囊100mg,2粒/d,记录2组患者2~7d换药前(T0)、换药时(T1)、换药后(T2)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 2),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对所有患者术后第2~7d分别进行疼痛评分,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2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疼痛评分及BP、HR、SP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吗啡栓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术后换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