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膝关节屈曲90°位对动脉位置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分别测量8例被检查者膝关节伸直0°位及屈曲90°位上动脉到胫骨后皮质之间距离。结果在8例(8膝)中6例(6膝)动脉距胫骨后皮质之间距离增大。2例(2膝)距离无明显改变,无一例在屈膝90°时距离减小。结论行膝关节手术时屈曲90°位较伸直位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MRI观察膝关节屈曲对腘动脉位置的影响,进一步确认建立关节镜下室间隔入路时最佳的膝关节屈曲度数。方法选择2005-10/1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住院患者8例。应用MRI技术,分别测量被检查者膝关节伸直位及屈曲60°,90°,110°位上腘动脉到膝后关节囊之最短距离。结果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腘动脉到膝后关节囊的最短距离在屈膝90°时最大,为(6.56±1.39)mm,屈膝110°位和屈膝60°肘无显著差异眼(4.85±0.82),(4.69±1.20)mm,P>0.05演,但都大于伸膝位时(2.59±0.83)mm。结论关节镜下室间隔入路时屈膝位较伸直位更安全,且屈膝90°位是入路的最佳体位。  相似文献   
3.
下肢骨折常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固定,往往会遗留踝关节跖屈位僵硬,影响患者的穿鞋和行走。对于康复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往多采用开放踝关节后关节囊松解,或联合跟腱延长术,但具有创伤大、术后再次粘连、踝后皮肤易坏死等缺点。为此,笔者改用关节镜下后关节囊松解,必要时联合跟腱延长术来治疗外伤后踝关节跖屈位僵硬。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累及全身多关节的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很高.肘关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累及的关节之一,它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常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本文对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科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昊伟  王黎明  桂鉴超  徐燕 《江苏医药》2006,32(2):169-170,I0001
目的 评定12例(14肘)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12例(14肘)在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术,按术前Larsen分级分为两组:A组Larsen 1、2级(5例);B组Larsen 3、4级(7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2年,A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肘关节功能改善。B组虽然疼痛显著缓解但肘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术后A组2例,B组全部x线片上出现骨破坏进一步加重的表现。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可以用于类风湿肘关节炎病情处于Larsen 1~4级有肘关节持续疼痛、肿胀症状患者的治疗,但单纯滑膜切除术并不能完全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肘关节结构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6.
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本研究分两组,常规手术组20例,微创手术组12例。记录术中、术后的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弃拐时间等。结果微创手术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常规手术组,但术中出血量无差异。一般在术后第2天,微创手术的病人就能做主动直腿抬高的动作,同时,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但弃拐时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  相似文献   
7.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比较常见,以往多采用切开复位钢丝或缝线固定,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采用关节镜下治疗的病例逐渐增多.我们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内缝线法治疗12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刀在肩峰下关节镜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报道等离子刀在肩峰下关节镜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本组共15例。采用Arthro Care 2000等离子仪,在肩峰下关节镜下,以等离子刀清理肩峰下间隙内疏松组织和止血,并对炎性或增生病变组织进行消融清除。对肩峰下撞击征以等离子刀进行减压术。结果所有病例经6~40个月随诊,7例主观满意度为优,5例为良,3例为一般,没有差者,优良率达到80%。结论等离子刀用于肩峰下关节镜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康复快、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张昊伟  王黎明  桂鉴超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55-155,i0004
目的应用MRI观察膝关节屈曲对腘动脉位置的影响,进一步确认建立关节镜下室间隔入路时最佳的膝关节屈曲度数。方法选择2005—10/1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住院患者8例。应用MRI技术,分别测量被检查者膝关节伸直位及屈曲60&;#176;,90&;#176;,110&;#176;位上腘动脉到膝后关节囊之最短距离。结果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腘动脉到膝后关节囊的最短距离在屈膝90&;#176;时最大,为(6.56&;#177;1.39)mm,屈膝110&;#176;位和屈膝60&;#176;肘无显著差异[(4.85&;#177;0.82),(4.69&;#177;1.20)mm,P〉0.05],但都大于伸膝位时(2.59&;#177;0.83)mm。结论关节镜下室间隔入路时屈膝位较伸直位更安全,且屈膝90&;#176;位是入路的最佳体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