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及组织器官修复方面具有更强的扩增能力及低免疫原性,其成集落生长潜能及成骨时间早于骨髓等其他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及移植治疗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行成骨诱导并通过光镜观察、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的表达等证实其体外成骨能力;对临床骨缺损病例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定期复查骨缺损部骨痂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体外诱导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确的成骨作用。骨缺损患者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2个月X射线见左股骨髁上骨折部位骨块间隙模糊,骨折外周形成明显的骨痂,骨折断端相连,断端骨折线依然存在;移植后3个月见骨痂间已经形成明显骨性连接。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体外诱导成骨及体内移植修复骨缺损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比较常见,需紧急处理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和肢体。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截肢率已显著降低。我院从1990年~2002年6月先后收治49例急性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病人,由于及早手术,无一例死亡,2例术后因小腿挤压严重坏死予以截肢,其余47例均成功,收到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2003年以来,收治胫骨平台骨折44例,经治疗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采用传统钢板、交叉针及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humerus,LPHP)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01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52例老年骨质疏松且移位严重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LPHP治疗25例(LPHP组),年龄59~76岁。交通伤8例,摔伤15例,重物压伤2例。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8例。采用传统钢板交叉针治疗27例(传统钢板及交叉针组),年龄60~78岁。交通伤6例,摔伤18例,重物压伤3例。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6例。术后采用SPADI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骨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切口感染,经处理后愈合,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6及12个月定期获随访。X线片示传统钢板及交叉针组3例于术后3~6个月出现螺丝钉松动、滑脱;LPHP组无。传统钢板及交叉针组3例骨折不愈合,余24例均于术后4~7个月获骨性愈合;LPHP组25例均于术后3~6个月获骨性愈合。术后3、6及12个月行SPADI量表评分,LPHP组各时间点SPADI评分均优于传统钢板及交叉针组,且总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肱骨近端骨折,较传统钢板及交叉针治疗有固定确切、功能锻炼早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足部因外伤或其他病致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以往临床上治疗十分困难,如不进行及时有效修复会致残或截肢。自1988~2003年笔者采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9例,手术成功,创面修复外形理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动静脉内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动静脉内瘘宋基学1崔正宏1王广辉1牛雁2孟凡华2肖云辉2马秀玉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做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我院1990年~1994年6月,在显微镜下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失败的血管吻合术,重建20例内瘘吻合口,即时通...  相似文献   
7.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常合并心肺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疾病。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我们采用单纯外展牵引配合功能锻炼方法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及组织器官修复方面具有更强的扩增能力及低免疫原性,其成集落生长潜能及成骨时间早于骨髓等其他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及移植治疗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行成骨诱导并通过光镜观察、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的表达等证实其体外成骨能力;对临床骨缺损病例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定期复查骨缺损部骨痂生长状况. 结果与结论:体外诱导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确的成骨作用.骨缺损患者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2个月X射线见左股骨髁上骨折部位骨块间隙模糊,骨折外周形成明显的骨痂,骨折断端相连,断端骨折线依然存在;移植后3个月见骨痂间已经形成明显骨性连接.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体外诱导成骨及体内移植修复骨缺损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建立客观标准的骨不连动物实验模型是骨不连的实验研究及探索骨不连治疗的必要条件。目的:为骨不连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取SD大鼠,在胫骨中段截断,用口腔科粘固粉充填器(3#或4#)灼烧骨折断端(包括骨膜),然后用0.5mm克氏针钻入骨髓腔,固定骨折,2个月后经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及放射学检查确定骨不连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大体标本观察、放射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显示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骨端硬化。结果表明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骨不连的病理改变,符合骨不连的要求,是一种可靠而实用的实验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小腿上部组织缺损宋基学,钱万玉,刘艳华,崔正宏1990年~1992年10月,我院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小腿上部组织缺损4例,均为男性。年龄25~75岁。左侧3例,右侧1例;骨髓炎2例,开放性骨折2例。缺损面积4~5cm×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