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1病例资料 男,35岁.因右食指末节疼痛10年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食指末节疼痛,过度用力或遇冷水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稍有缓解,疼痛偶向右肩部放射.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先后被诊断为甲沟炎、末梢神经炎、手指感染等,给予抗生素、消炎及止痛等对症治疗,病情无改善.入我院后查体:右食指甲床根部局部稍突起,甲下隐约可见一0.5cm×0.5cm浅紫色组织,周边皮肤无红肿破溃,Love试验阳性.MRI检查报告:右食指血管球瘤(T2高信号),见图1.完善术前准备后于显微镜下行右食指肿物切除术,距肿物边缘0.2em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右食指血管球瘤.术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实验性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在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股动脉瘤、股动静脉瘘模型,行模型的血流探测,血气分析,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CTA,MRA,DSA检测,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20只新西兰白兔中成功制作动脉瘤16个,成功率80%,20只新西兰白兔中全部成功制作股动静脉瘘,并经相关检测手段证实.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切实可行,检测方法上表现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观点认为,一旦脑内血肿诊断成立,即应尽早手术,尽快降低颅内压增高解除脑受压.  相似文献   
4.
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 EVR)治疗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早期治疗效果满意,但在动脉内膜变化及支架改变方面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本实验是在建立动物模型基础上使用国产覆膜支架治疗AD病变,观察其内膜、支架的改变等,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及EVR治疗效果,从而加深对AD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后天性动静脉瘘(AVF)绝大多数为创伤所致,尤其是贯通伤,股部为首发部位。在兔股部建立动静脉瘘的报道少见。笔者选择兔股血管,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动静脉瘘模型,探讨兔股动静脉瘘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并比较动静脉瘘在检测手段上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6.
孙健鸣  刘窗溪 《贵州医药》2000,24(12):723-723
近年来,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病人急剧增加.我科1995~1999年共收治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病人342例,现将病情特点及救治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老年颅脑损伤 738例 ,其中交通性颅脑损伤致死 96人 ,占13% ,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交通性颅脑损伤死亡 96例中 ,男 74例 ,占 77.0 8% ;女 2 2例 ,占 2 2 .92 %。年龄 60~ 89a ,平均 68a ,致伤方式分 3种 :车撞人、车与车相撞、车辆自身事故。其中 ,车撞人 64例 ,占 66.67% ,车与车相撞和车辆自身事故 32例 ,占 36.33%。自受伤到接受治疗时间 :2 0min~ 3d ,平均 1.2 5d。CT检查 87例 ,占 90 .63% ,MRI检查 9例 ,占 9.38%。出血量 >80ml,中线结构移位 >0 .5cm及脑…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 在主动脉夹层病变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病变动物模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腹主动脉入路,以创伤法在10只杂种犬主动脉建立动脉夹层(AD)模型,以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采用64层螺旋CT对模型进行诊断及随访,了解动脉夹层病变及介入治疗后动脉和支架的改变。结果10只杂种犬,建成动脉夹层模型5个,在其中3个模型中置入动脉覆膜支架,64层CTVE及3D图像对模型动脉夹层细节显示良好。结论64层螺旋CT具备的扫描速度和空间分辨率能有效区分造影剂流动的动、静脉期,实现大范围的造影检查,AD细节显示良好,可替代普通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在CDFI、CTA、MRA、DSA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创伤性动脉瘤(PA)、动静脉瘘(tAVF)在CDFI、CTA、MRA、DSA表现上的特点.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在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PA、tAVF模型,模型建成后行CDFI、CTA、MRA及DSA检测.结果在20个手术部位建成16个PA模型,在30个手术部位建成26个tAVF模型,成功率分别为80%和87%,模型在CDFI、CTA、MRA、DSA上的表现各具特点.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兔股部PA,tAVF模型,方法切实可行;在各检测手段上,其表现各具特点,互相补充,根据需要选用,可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患者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和静息痛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自2004年3月—2007年2月,1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及静息痛患者通过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增殖并释放入血,在第5~6天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浓集干细胞液作患肢小腿肌肉注射。结果16例患者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间歇性跛行时间及距离均延长,其中,12例患者静息痛均缓解;11例溃疡愈合。病人均随访3~24个月。4例失访。结论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和静息痛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