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目的 评价开放复位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3例(37足)以后关节突移位为主的跟骨骨折,行跟骨外侧入路、开放性复位可塑形钛板螺钉内固定,必要时行植骨术(18例)。结果 平均随访11.5个月,参照Mary—land food score评分,对患足是否疼痛、步态、距下关节及踝关节活动度、是否支架辅助、术后X线摄片等加以评估,19足疗效为优,17足为良,1足可。其中钛板断裂1例,手术切口皮缘坏死1例,换药后自愈。结论 跟骨外侧入路开放复位可塑形钛板螺钉内固定,必要时植骨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成人股骨骨髓腔影像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为研制新型股骨髓内固定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 60支成人股骨干燥标本 ,拍摄标准的X线正侧位片 ,观察髓腔的形态 ,测量皮质骨的厚度 ,髓腔的横状径 ,矢状径 ,髓腔的轴线在不同节段与皮质骨内侧缘的切线形成的夹角等。结果 :正位片示髓腔呈“哑铃状” ,自上而下 ,横状径由大 (2 0 .0±0 .3 )mm变小 (11.1± 2 .4)mm ,再由小 (11.1± 2 .4)mm变最大 (3 2 .6± 5 .2 )mm。狭窄段横状径的直方图呈正态分布 ,均数为 (10 .7± 2 .0 )mm。侧位片示髓腔中上段的轴线与中下段的轴线所形成夹角为 (172 .2±2 .2 )° ,其夹角顶端距小转子下缘的实际长度为 (12 .8± 3 .0 )cm。结论 :①髓内钉不适合股骨中下段骨折的髓内固定。②组合式分叉防旋转的髓内钉适合股骨中下段的解剖学特点和力学要求。③顺行击钉 10~ 15cm处时 ,忌用暴力 ,减慢进入速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及T1、T2、T2*mapping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并讨论了这些新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7例外伤性儿童支气管断裂患儿,3例伤后立即行剖胸探查明确诊断,4例伤后14 d~2 a者先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支气管断裂部位、程度和远端断裂支气管的情况,7例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主支气管重建术.结果 1例死亡,余均痊愈出院.提示急诊剖胸探查及支气管镜检查是支气管断裂伤患儿早期诊断方法,支气管重建术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究丹参注射液对小鼠前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与有丝分裂原活性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小鼠前成骨细胞分为4组,分别采用丹参稀释液浓度为0(对照组),75,150,300 mg·L-1进行干预。采用细胞计数(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光密度(OD)值;采用0.1%的茜素红溶液对细胞进行染色,并观察各组钙结节生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γ-羟基谷氨酸骨蛋白(BGP)及Runt相关基因2(Run×2) mRNA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及其磷酸化状态(p-ERK1/2)、p-p38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抑制剂PD98059抑制ERK1/2通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GP及Run×2 mRNA表达。结果:各浓度丹参注射液组的OD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300 mg·L-1丹参组各个孵育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浓度丹参组钙结节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7 d后各浓度丹参注射液组的BGP及Run×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经PD98059抑制后,300 mg·L-1丹参注射液(SM)+PD组BGP及Run×2 mRNA表达显著低于SM组(P<0.05或P<0.01)。300mg·L-1丹参组p-ERK1/2蛋白表达量和相对蛋白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300 mg·L-1丹参组p-p38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MAPK通路中的ERK1/2细胞信号相关。  相似文献   
6.
骨科是专业性与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教学中既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又需要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线下面授为教学主要方式。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上网课成为传授知识主要模式,由此带来许多挑战。本文通过教学设计紧密结合疫情特点、增加教学场景设计实用性、教学内容赋以时代感、更新教学模式并增加互动性以及加强教学监督与评估等举措,旨在探讨提升疫情背景下骨科线上教学质量的方法,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oprednisonlone,MP)预防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效果,探讨最佳用药方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36例确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一期后、前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A组20例,减压前30min给予MP 1 000mg冲击,术后第1天起MP按照200mg、200mg、80mg、80mg逐日减量,共应用5d。B组16例,减压前不予冲击,减压即刻80mg及术后80mg/日静推共5d。如果减压后8h内出现脊髓损害加重的情况,立即按第三次全美急性脊髓损伤研究冲击方案执行,并排除血肿压迫等原因。两组手术开始后均给予20%甘露醇125mL静滴,术后按125mL/8h静滴,共4d。对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结果 A组有1例,B组有2例减压后8h内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按第三次全美急性脊髓损伤研究方案冲击后缓解;两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1周JOA评分A组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应用MP可预防脊髓神经功能损害,促进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术前宜权衡利弊,术中、术后仔细观察神经功能变化并及时处理,MP冲击应用并无必要。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临床对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研究报道较多,随访着重在皮瓣的成活、外形质地、手指屈伸活动等方面,缺少对感觉恢复的系统测定。目的:观察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感觉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其中6例采用皮瓣内的掌背神经和指固有神经缝合。术后1、3、6、9、12、18、24个月随访患者深压痛觉、单丝触觉、两点辨别觉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止血带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4.5±0.3)个月。术后1个月22例患者深压痛觉均恢复;末次随访感觉恢复评价达S3:3例,S2:18例,S1:1例,末次随访两点辨别觉测定均大于20mm。随访患者中最长一例随访30个月,末次随访感觉测定S3,两点辨别觉测定大于20mm。该例患者感觉恢复在术后18个月以后基本无变化。结论: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深压痛觉在术后1个月就能恢复;感觉恢复能达到S3,达S3+困难;无法恢复两点辨别觉。对一些特殊行业、对指掌侧感觉要求较高的手指掌侧缺损患者慎重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成功后心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既往有无心绞痛史分为A组(有心绞痛史,24例)和B组(无心绞痛史,22例).所有患者在发病后6h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分组对照观察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A组与B组比较:①两组患者在大量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阳性家族史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肌酸激酶峰值(CKmax)分别为(1 790±255)U/L和(2 530±360)U/L,(t=8.098,P<0.01);③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0.60±0.14)和(0.51±0.12)(t=2.331,P<0.05);④介入治疗成功后抬高的ST段于0.5h内降幅≥50%或于2h内恢复至等电位线者与未达上述标准者分别为87.5%和45.5%(x2=7.419,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既往有心绞痛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无上述病史者心肌微血管损伤为轻,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通过心肌缺血预适应机制保护心肌微血管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热、腹痛、陶土样大便、纳差;B超、CT、PIE、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总手术切除率为48.9%(43/88),其中根治性切除21例(23.9%),姑息性切除22例(25.0%),手术切除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20.7%、6.9%。非切除胆道引流者占43.2%(38/88),其中行胆道内引流24例(27.3%),外引流14例(15.9%),1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28.6%,无2年生存者。剖腹探查7例(8.0%),均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9.1%。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手术切除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