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股腘动脉硬化病变腔内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55例(57条患肢)TASCC型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52条患肢)施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应用踝/肱指数(ABI)、Fontaine分期、保肢率和通畅率综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1.2%,围手术期死亡率5.3%,截肢率3.5%。腔内治疗明显提高患肢足背动脉AB(I0.38±0.17vs0.68±0.39,P0.01)和胫后动脉的AB(I0.41±0.18vs0.72±0.50,P0.05)。重症下肢缺血(CLI)的患肢数由治疗前的36条(63.2%)减少至治疗后的19条(3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随访(11.4±6.4)个月,随访期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ABI分别为0.48±0.38和0.61±0.47,与术前和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CLI的患肢数(12条,29.3%)与治疗前(36条,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19条,3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治疗TASCC型股腘动脉硬化病变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22G穿刺针,对8例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瘤腔的封堵情况,术后监测远端肢体动脉搏动,并定期随访。结果 8例患者均一次性封堵成功,生物胶用量2~4ml,瘤腔封堵时间10~40s。术后无肢体动脉栓塞和过敏反应,随访1周假性动脉瘤无复发。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生物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测肩峰的应用解剖学参数,分析锁骨钩状钢板与肩峰下表面形态的匹配性,为锁骨钩状钢板的临床应用及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应用西门子螺旋CT对61例国人行双肩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男24例,女37例;年龄20~ 83岁,平均45.2岁.测量肩峰的厚度、长度及宽度,观察肩峰下表面的形态;并比较肩峰下表面形态与钩状钢板的匹配性. 结果 肩峰厚度平均为(0.85±0.1 3)cm,男性平均为(0.94±0.12) cm,女性平均为(0.79±0.10) 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2,P =0.020);肩峰长度平均为(2.08±0.20) cm,男性平均为(2.09±0.21) cm,女性平均为(2.06±0.18)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1,P=0.129);肩峰宽度平均为(3.81±0.52) cm,男性平均为(4.34±0.32) cm,女性平均为(3.47±0.25)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25). 结论 肩峰的形态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肩峰厚度与宽度方面,现有锁骨钩状钢板的深度偏大,且形态与国人肩峰下表面形态匹配性欠佳,有必要根据性别差异改进器械,同时在使用时注意个体化塑形,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ono Vue超声造影评价肾动脉狭窄肾实质血流灌注状态的可行性. 方法 肾动脉狭窄≥50%的确诊病例13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SonoVue超声造影,分析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比较PTRAS术前和术后早期肾实质血流灌注的变化. 结果 PTRAS术后肾动脉主干超声造影显示支架段通畅,该病变段的PS明显降低术前值(P<0.05);PTRAS治疗侧术后AUC变化比(6.41±38.14)%,对侧AUC变化比(-9.65±24.35)%,双侧肾实质AUC变化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RAS治疗组中7例肾动脉主干狭窄≥75%,术后AUC变化比(-5.19±45.88)%,6例肾动脉主干狭窄50%~75%,术后AUC变化比(19.95±23.6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程度的肾动脉狭窄,PTRAS治疗后肾实质血流灌注的变化不一. 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反映肾实质微小血管的血流变化,有助于定量评价肾实质血流的灌注状态和PTRAS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导丝无法回入真腔时应用双向内膜下技术——顺逆行内膜下动脉成形术(SAFARI)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67(61~74)岁,均于开通闭塞血管失败后通过SAFARI技术重建锁骨下动脉。结果 10例患者通过SAFARI技术实现了锁骨下动脉再通并一期植入支架(平均长度46.4 mm),1例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0.9%。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电话随访6~36个月,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SAFARI技术治疗钙化严重、阻塞较长的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提高血管内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伤口呈色显影预测重症肢体缺血患者血运重建术后溃疡愈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6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治成功实施Angiosome概念指导腔内血运重建的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管腔内血运重建术后伤口呈色显影情况分组,其中伤口呈色(+)组109例,伤口呈色(-)组64例,分别比较患者保肢率,溃疡愈合时间的差异,试分析其作为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愈合预测因子的价值.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共173例(173条患肢),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吸烟史、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前踝肱指数、术后踝肱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溃疡愈合时间:伤口呈色(+)组(3.9±1.9)个月低于伤口呈色(-)组(7.9±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保肢率:伤口呈色(+)组(90.2%)高于伤口呈色(-)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异常等因素后,伤口呈色(-)(OR=4.5,P<0.05)、IRc(间接血供有侧支)血运重建(OR =2.6,P<0.05)均是溃疡难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伤口呈色显影阳性显示足部循环较好,可以作为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愈合的预测因子,而伤口呈色显影阴性是溃疡难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照顾者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在照顾负担和虐待倾向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112例AD患者的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AD患者的照顾者应对方式、心理弹性、照顾负担和虐待倾向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AD患者照顾者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在照顾负担和虐待倾向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6份,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照顾者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者(P<0.05),平均照顾时间≥8h者照顾负担、虐待倾向得分均显著高于平均照顾时间<8h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照顾负担与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均呈显著负相关(r= –0.504,P<0.001;r= –0.513,P<0.001),与虐待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657,P<0.001);照顾负担作为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5.15%,中介效应占44.85%,其中心理弹性占19.39%,应对方式占25.45%。结论 AD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虐待倾向呈正相关,提高照顾者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减轻照顾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虐待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对2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灌注尿激酶(261.26±95.35)万单位溶栓。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治疗半年以上随访。结果 194例病人治疗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62.24±15.47)%。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53例病人取得大于半年随访(随访率70.51%),随访时间6~28(13.75±7.63)个月。静脉造影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8.37±17.54)%。126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2.35%。结论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许栋生  邹卫  叶猛 《江苏医药》2001,27(3):192-193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切除手术后呼衰患者严重肺部感染的价值。方法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自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进入,对肺感染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洗治疗。结果16例中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切除后呼衰患者严重的肺部感染安全、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95年.Elliot最先报道了肠系膜静脉血栓可通过影响肠道静脉回流而导致肠坏死。随后于1935年Warren等正式将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a3作为一个独立的肠坏死致病因素提出来,以便与系膜动脉阻塞引起的肠坏死相区别。MVT所致的肠道缺血约占整个肠系膜血管性疾病的5%.15%,通常MVT主要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而肠系膜下静脉发生血栓较少,由于MVT临床表现隐匿.往往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