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修复圆形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形皮肤缺损,如皮肤癌、体表肿瘤等病变切除后所遗留创面,是整形美容外科临床上最常遇到的皮肤缺损类型,也是整形外科医师面临的难题。传统的圆形缺损修复方法存在着往往需要切除额外的正常皮肤、切口线过长、缝合分布面积大、设计时需将原先的圆形缺损改变成其他形状来修复等弊端。自1998年10月起,我们应用Keser等[1]设计的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修复直径2~8cm的圆形皮肤缺损共19例,临床效果满意。1 手术设计圆形缺损的边缘周围应有充足的余地。如图1示,首先用一条轴线(线1)将圆形缺损划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同时线1应与皮肤张力松弛…  相似文献   
2.
超长宽比岛状皮瓣血液灌注和氧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超长宽比岛状皮瓣的成活机理和血液灌注及氧代谢变化,以期掌握其成活规律。方法 以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形成超长、宽比例的岛状皮瓣,分段测定血流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以反映组织氧代谢过程。结果 血流量下降,MDA含量同步上升并呈渐进性,但皮瓣仍能较好的成活。只是达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皮瓣坏死。结论 皮瓣从近端到端血流量逐步减少和组织缺氧,并呈现渐进的过程,组织缺血和缺氧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影响皮瓣的成活。所以掌握影响皮瓣成活的组织缺血和缺氧程度阈值,是安全形成超长宽比岛状皮瓣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十年回顾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总结1991-2000年我院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334例的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对334例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治疗经验的回顾与总结,提出正确的抽吸、注射技术及原则。结果 本组334例中,1例(0.29% )出现并发症,31例(9.38%)脂肪存活率较低。结论 采用正确的抽吸入注射技术,遵循正确的规程,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气道内滴注腺病毒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adenovirus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Ad-HGF)干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模型大鼠,观察Ad-HGF干预对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采用随机单位(区)组设计方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NOR组)10只,MCT诱导PAH组(PAH组)10只、单次和重复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预治疗组(HGF和THGF组)各10只.NOR组和PAH组:气道内滴注0.2 mL磷酸盐缓冲液;HGF组和THGF组:气道内滴注0.2 mL Ad-HGF 1次和一周后重复一次共2次.再饲养两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肺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动脉管壁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HGF浓度.结果 与PAH组大鼠比较,HGF组和THGF组大鼠的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肺动脉管壁指数和面积指数明显降低,肺苏木素伊红染色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少,管腔面积增大,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肺组织匀浆HGF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NOR组水平.结论 经气道内滴注转染Ad-HGF,能明显降低但不能完全逆转MCT诱导PAH大鼠的mPAP,减少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轻右心室肥厚程度,从而达到延缓PAH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齿槽嵴裂植骨修复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齿槽嵴裂植骨修复后2年的随访观察,探讨影响植骨成功的因素.方法:对齿槽嵴裂植骨修复病例15例进行术后2年随访,从裂隙宽度、植骨袋形成、植骨量及部位,植骨区影像学检查、尖牙萌出等进行临床研究.结果:依Bergland标准,骨质Ⅰ型和Ⅱ型达84.2%,口鼻瘘全部封闭,X线片显示梨状孔底至牙槽嵴顶恢复了骨质连接.CT片可见裂隙间骨桥形成并恢复了牙槽嵴颊舌向厚度及牙弓弧度形态.随访可见尖牙萌出.结论:6~12岁、尖牙萌出前,牙根发育至1/4~1/2阶段进行植骨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基因治疗在组织移植方面的方法。应用 构建并体外扩增表达质粒pcDNA3.1/Zeo( )-VEGF165,以之直接皮下注射转染SD大鼠背部随意皮瓣模型。通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其对皮瓣活力的影响,并采集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基因转染组在毛细血管周围及肌间隙可见VEGF的沉积,与对照组相比皮瓣的平均成活面积显著增加。结论 皮下注射的基因在组织中能够表达VEGF,增加皮瓣活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探讨骨贴附移植后的变化及不同胚胎来源骨质(膜状成骨和软骨成骨)移植后的差异。方法应用新西兰兔、恒河猴采用荧光素双标记法,在不脱钙骨切片上,选用类骨质宽度、骨质矿化沉积率、荧光标记率等骨动力学指标对骨移植后的再生和改建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和定量测量。结果骨体积存留率:膜状成骨为(78.4±3.5)%,软骨成骨为(56±5.1)%;骨矿化沉积率:膜状成骨为(3.60±0.8)μm/d,软骨成骨为(0.92±0.33)μm/d;类骨质宽度;膜状成骨为(14.56±2.69)μm,软骨成骨为(7.38±2.20)μm;荧光标记率:膜状成骨为(91.22±2.69)%,软骨成骨为(51.28±4.11)%。结论膜状成骨移植后较软骨成骨可保持更多的骨质体积,有更为明显的成骨再生能力且可诱导宿主骨成骨的能力不同,膜状成骨优于软骨成骨。  相似文献   
8.
颈胸联合皮瓣扩张修复面颊瘢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胸联合皮瓣扩张修复面颊瘢痕王佳琦陈建刘珍君康卓靳小磊刘元波戚可名我们设计采用颈部和胸上部联合皮瓣扩张术修复面部瘢痕,取得了满意效果。手术方法先在瘢痕下方的颈部皮下颈阔肌表面放置一600ml扩张器,再紧邻此扩张器下方的胸上部皮下浅筋膜层另放置一6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在应用硅胶假体进行隆鼻术时防止假体外露,同时有利于鼻尖与鼻翼成形,并有效增加鼻长的手术方法.方法 在16例临床隆鼻手术中,应用翻转大翼软骨瓣辅助硅胶鼻假体置入的方法,术中离断大翼软骨外侧脚,保留内侧脚完整,单端游离大翼软骨至鼻尖,充分松解大翼软骨对鼻尖的牵拉,以便在增高鼻背的同时增加鼻长,并满足个性化鼻尖与鼻翼成形.结果 16例受术者全部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假体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回访,鼻尖高度及鼻长明显增加,鼻形自然,鼻翼立体感不仅未受影响,反而不同程度地得到优化,鼻尖与鼻翼轮廓清晰.结论 应用翻转大翼软骨瓣辅助硅胶鼻假体置入的隆鼻方法,可有效防止要求较高隆起鼻梁、鼻尖时造成的假体外露风险,同时有助于实现个性化鼻尖与鼻翼成形.由于软骨瓣取材方便、无需第2术区,软骨瓣血运有保障,不易发生变形和吸收,是提高隆鼻术美容效果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模型中对Rh0/Rock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改善MCT所致PAH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T模型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SS组)。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观测大体的组织形态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的PCNA、α-SMA、Rho/Rock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及干预组相比,MCT组的mPAP及RVHI显著增加(P〈0.05),PCNA、α—SMA、Rho/Rock的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SS组的mPAP及RV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α—SMA、Rho/Rock的表达显著增多(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减轻MCT诱导的PAH大鼠肺动脉压力,其机翩可能与辛伐他汀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改善肺动脉平滑肌增生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