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呼吸抑制患者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同顾性分析7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呼吸抑制患者的资料,患者均在进行呼吸功能复苏抢救后急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以GOS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7例患者的7个动脉瘤均显微手术夹闭,术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恢复良好2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3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1例,死亡1例.结论 对即使已经合并呼吸抑制的高分级动脉瘤患者急性期手术治疗是可行的,结合及时的气管插管控制呼吸,脑室外引流以及去骨板减压等处理可以帮助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我科近一年来采用了改变头位的术式治疗30倒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额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33例额部脑挫裂伤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半年,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康复良好24例(72.73%),中度残废6例(18.18%),重度残废2例(6.06%),死亡1例(3.03%).结论 应重视患者病情变化、复查头颅CT、掌握其较独特的手术时机,不可仅以意识是否丧失或中线移位或血肿量的多少来确定手术指征,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分析39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渗透浓度水平,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闪素,以评价血浆渗透浓度测定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总结分析60例外伤性脑梗塞;其中手术治疗24例;非手术治疗36例。结果,恢复良好40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例。认为外伤性脑梗塞系由脑血管受压、痉挛及血管内膜损伤、早期微血栓形成所致,CT扫描可为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患者的病情往往复杂、危重 ,诊治难度大 ,临床上有一定的特殊性 ,我院 ICU病房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血糖增高患者 6 8例 ,救治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血糖增高患者均在抢救过程中行空腹血糖测定时发现。男 32例 ,女 36例。年龄 40~ 85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42例 ,摔跌打及其他伤 2 6例。伤后到急诊室时间 30 min~ 2 4h。住院时均行头颅 CT检查 :头颅 CT示骨折及硬脑膜外血肿均已发生单侧小脑幕裂孔疝 2 1例 ,硬脑膜下血肿 8例 ,广泛性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 39例。 GCS6~ 8分 ,6 8例行开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气管内吸引术(ETS)对急性期内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4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急性期因病情需要均接受药物镇静和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观察并记录ETS前后病人ICP、MAP、CPP、PbtO2、血气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共接受156次ETS,其中59次ETS中病人因为未达到完全的药物镇静状态而出现呛咳、躁动等反应,另外97次ETS中病人均保持完全镇静状态。与ETS前相比,ETS中呈完全镇静状态的病人和未完全镇静的病人ICP变化值分别为(2.2±3.9)mmHg和(12.3±4.5)mmHg(P〈0.01),CPP变化值分别为(6.3±7.1)mmHg和(-5.5±8.0)mmHg(P〈0.01),PbtO2变化值分别为(2.3±2.4)mmHg和(-4.2±3.3)mmHg(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行ETS时,因镇静深度不够而呈现呛咳、躁动者,可发生明显的脑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脑的继发性损伤,因此让病人处于完全镇静状态后再行ETS可以有效避免ETS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应用改良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枕下乙状窦后骨窗形成后,注意将横窦、乙状窦轮廓。切开硬膜后充分向外侧和向上牵开。通过颅神经间隙完成肿瘤的内减压后,分离肿瘤与颅神经及脑干的粘连并分块切除。如果肿瘤向中颅凹延伸,可切开部分天幕后向上切除肿瘤。如果肿瘤向枕骨大孔延伸,可将乙状窦后入路与枕下远外侧入路结合起来加以切除。对于MRI显示具有侵袭性特征,侵犯海绵窦或脑干的肿瘤,不应追求肿瘤的全切除,“脑干减压”成为手术的主要目标。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60%)。手术后新增颅神经损害6例(40%)。半年随访恢复良好者13例(86.6%)。结论应用简单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合一些新的技术改良处理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量化对照研究不同类型乙状窦前经岩骨入路对岩斜区的暴露范围,为临床手术的入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例(14侧)尸头进行迷路后、经迷路和经耳蜗入路的手术模拟操作,运用神经导航技术对各入路的岩斜区暴露范围进行量化比较。同时对各入路可能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进行观察。结果经迷路后入路能保留面听神经功能,但对岩斜区的显露范围较小,明显小于经迷路入路和经耳蜗入路。后两者的显露范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可能引起面神经功能损害和听力丧失。结论经岩骨入路可获得良好的岩斜区显露,但手术创伤大,应谨慎选择。经迷路入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显露,但直接损害听力,只适用于术前听力已经丧失的病人。经耳蜗入路手术创伤太大,一般没有必要。对于手术前存在听力的病人,迷路后入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共实施破裂动脉瘤夹闭术90例,现将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