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根据中足三柱理论,应用足背小切口牵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6岁。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中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为86.6分,其中优9例,良5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手术创伤小,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为骨折和软组织愈合提供环境,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郭锦明  刘俊  章东明  严宏生 《河北医学》2010,16(10):1177-1180
目的:探导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46例51足,手术前后评价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的改善情况,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功能。结果: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克氏针松动退出。术前B 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分别为(6.1±3.6)°、(101.5±7.1)°、(39.8±1.7)mm,术后分别为(31.5±3.5)°、(121.65±5)°、(31.2±1.5)mm,经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平均24个月的随访,按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28足,良17足,可6足,优良率:88.2%。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5年12月间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MED手术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8例,随访67~88个月,平均80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评定,优52例,良21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93.6%.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68 min.术中失血15~40 ml,术中硬脊膜损伤1例,神经损伤1例,无椎间隙感染及术后复发病例.[结论]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技术先进、组织创伤少、对脊椎稳定性破坏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严宏生  郭锦明  刘俊 《吉林医学》2009,30(17):1929-1930
目的:探讨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1例采用该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4年,该手术方法具有术后短期即可下地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避免再次手术等优点,并发症及手术危险性不比其他内固定手术大。结论: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关节活动良好,卧床时间短,不失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踝关节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方法治疗Lauge-Hansen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42例。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采用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优17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3.33%。结论对于踝关节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关节面的解剖复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8.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 ml。36例均获得平均60.1(4~71)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下沉。1例术后4年死于内科基础疾病。35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9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8.6%。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用牵引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7例;年龄70~89岁,平均76.7岁。病程1~21 d,平均5.6 d。本组39例先行牵引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对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9例(51个椎体)均经皮穿刺成功,2例(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少许渗漏,但未见神经压迫症状。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8±0.4)分到术后(2.0±0.5)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牵引复位再行PVP前后测量椎体的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的差异,前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无明显差别(P〉0.05);Cobb角由术前的(22.9±4.1)°矫正至术后的(9.9±3.5)°,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术后1 d疼痛消失,9例术后即减轻,第3天症状消失。31例术后3 d下床活动,8例术后5 d下床活动。经平均(13.8±1.2)个月的随访,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过伸牵引复位结合PVP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椎体高度,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结合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06间收治的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应用牵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采用双侧同时穿刺、同时注入法(简称"双同法")。对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VAS评分术后3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术后3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复位结合"双同法"PVP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改善椎体高度,减少术中渗漏及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传统入路与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4年3月如皋博爱医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86例,均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按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4例采用传统入路,4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后采用ODI评分评价脊柱功能,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分别为[(148.7±12.5)mL、(138.5±11.8)min、(4.58±0.77)分],均低于传统入路组[(176.4±15.4)mL、(153.7±12.1)min、(5.48±0.21)分,P0.05],而术后Harris评分、ODI评分和HSS评分分别为(88.8±7.2)分、(9.2±2.6)%、(87.6±6.8)分,均优于传统入路组[(76.5±6.9)分、(21.7±6.3)%、(80.4±6.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疼痛,保护腰背神经,同时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维护髋、膝关节功能,减少退变。  相似文献   
10.
正髌骨下极骨折是临床髌骨骨折的特殊类型,需早期接受手术治疗以修复骨折端,恢复患者正常行走功能~([1])。髌骨下极在膝关节伸膝受力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此类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决定患者远期下肢运动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骨针钢缆内固定、张力带内固定均是目前临床应用的髌骨骨折治疗手段,效果确切,笔者已作相应研究~([2-3]),但髌骨下极骨折由于骨折线位置的特殊性,骨块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