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骨肉瘤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过去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手段只能使患者5年生存率维持在20%左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化疗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60%~70%~([1])。然而,近30年来,骨肉瘤的治疗效果没有进一步的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化疗耐受的普遍发生~([2])。因此明确化疗耐受机制并寻找逆转耐受的新策略成为改善骨肉瘤预后的当务之急。自1978年被批准使用,顺铂已经广泛用于多种实体瘤如睾丸癌、卵巢癌、宫颈癌、头颈癌及肺癌等的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集群免疫治疗(cluster immunotherapy)前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Υ干扰素(INFF-Υ)的变化,探讨集群免疫治疗的机制.方法 68例轻中度过敏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物、布地奈德气雾剂和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给予剂量累加阶段为期7周的集群免疫治疗,而后每4周给予1次维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检测患者血清IL-4和INF-Υ值.检测数据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中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为期1年的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值降低,而血清INF-Υ值升高.治疗组血清IL-4值(均数±标准差)由治疗前的(17.01±3.26) ng/L降至(11.43±2.48)ng/L,而对照组由治疗前的(16.84±2.94)ng/L降至(13.89±3.05)nb/L,治疗组血清IL-4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INF-Υ值(均数±标准差)由治疗前的(12.24 ±2.39) ng/L增至(16.98 ±3.16) ng/L,而对照组由治疗前的(11.96±2.15) ng/L增至(13.92±2.34)ng/L,治疗组血清ⅢF-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群免疫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4值,同时能升高INF-Υ值.本研究表明调节患者血清IL-4和INF-Υ的平衡可能是集群免疫治疗的分子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D患者136例分为儿童组98例和成人组38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8例。采用德国PCA过敏原检测仪应用固相酶斑点技术,定量检测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结果儿童组午奶、蛋白、蛋黄、花生、曲霉菌属、分枝孢子菌属、鱼类等食物和霉菌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检测结果较高,而成人组则为屋尘螨、粉尘螨、桦树花粉、艾属花粉、牧草花粉等花粉和螨;对照组大多为阴性或弱阳性。结论儿童组和成人组AD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种类有所不同(P〈0.01),且其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p16基因微卫星杂合性缺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屑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p16基因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体外原代培养的银屑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LOH进行分析。结果23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在D9S171和D9S1604两个微卫星位点,LOH分别为5例和10例。在非皮损区的相应位点LOH分别为2例和3例。D9S1604LOH频率明显高于非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两位点LOH发生频率分别为23.5%(4/17)和47.1%(8/17),非寻常性银屑病分别为16.7%(1/6)和33.3%(2/6),两型银屑病两位点LOH发生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D9S1604微卫星位点LOH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而与临床类型相关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皮肤病,约占皮肤病总数的1/3,病因复杂<'1>.我科对2005年6月~2007年5月,诊治的6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IgE和ECP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Unicap100System对8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进行检测。结果:8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血清总IgE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荨麻疹198±24ku/L(21/32,65.63%,P<0.01),特应性皮炎167±32ku/L(6/10,60.00%,P<0.01),湿疹168±28ku/L(8/18,44.44%,P<0.05),药疹139±22ku/L(5/12,41.67%,P<0.05);血清ECP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荨麻疹38±9μg/L(17/32,53.13%,P<0.01),特应性皮炎29±12μg/L(6/10,60.00%,P<0.01),湿疹42±11μg/L(9/18,50.00%,P<0.05),药疹22±8μg/L(4/12,33.33%,P<0.05)。血清总IgE和ECP可能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原地区军人花粉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中原地区驻军花粉症患病率、致敏花粉种类。方法 随机抽取中原地区四个驻地,采用调查问卷和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1 568名军人花粉症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变应原进行测试。结果 中原驻军花粉症患病率为 1. 40% (22 /1 568 ),其中新兵患病率稍高为 1. 95%,老兵患病率为 1. 14%,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χ2 =34. 29,P<0. 01 ),新老战士各兵种间花粉症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变应原皮试结果常见变应原依次为晚春花粉、蒿属花粉、早春花粉、夏秋花粉。结论 中原驻军花粉症的患病率新战士高于老战士,变应原主要为晚春花粉和蒿属花粉等。  相似文献   
8.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指锁骨上三角区、颈前(后)、枕前(后)、耳前(后)等任何一处淋巴结肿大。对于肺部影像异常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人,进一步行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帮助。1996年1月~2004年11月,我们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并肺部影像异常44例进行了活检病理检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军人花粉症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提高起始浓度和快速递增浓度 ,上臂外侧皮下注射的方法对 10 6位军人花粉症患者行快速免疫治疗 ,并对每一位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总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总IgE和ECP值有显著性差异。 10 6例患者经 1~ 3年随访复查 ,78例 2个以上发病季节未发作 ,或仅有轻微鼻痒、眼痒 ,18例症状减轻 ,发病时间缩短半月 ,10例症状无明显改善。显效 82例 ,有效 14例 ,无效 10例 ,总有效率为 90 .5 7%。结论 快速免疫治疗能使患者血清总IgE和ECP下降 ,对军人花粉症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的变化,评价免疫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阿罗格变应原浸液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immu.notherapy,SIT),对照组吸人布地奈德,在治疗前后抽静脉血查ECP。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ECP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CP,其可能的免疫机制是有效地抑制了嗜酸性粒细胞在气管的聚集与活化,降低其释放ECP的能力,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