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解放军第960医院淄博院区骨科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6例,男性67例,女性19例;年龄65~84岁,平均76.8岁.摔伤40例,道路交通伤34例,其他1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67例)与死亡组(19例),收集可能影响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运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有关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19例术后6个月死亡,67例存活,病死率22%(95%CI 0.12~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75岁、合并内科疾病>2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0分、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伤前健康分级为Ⅲ~Ⅳ级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心率失常、下肢静脉血栓)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3、1.32、2.06、2.24、1.99,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危险因素与高龄、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日常生活能力差、ASA分级为Ⅲ~Ⅳ级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等因素有关,临床对此类患者术前应进行多学科综合评估,改善术前身体状态,对可控因素积极调控,以降低患者术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由突变的kit[1]和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2]基因驱动的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kit和PDGFRA突变的确定不仅可以评价原发疾病的预后[3],而且可以判断靶向治疗的获益情况[4].本研究对106例GIST标本行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甘州区1995~200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进行监测。结果监测期内无新发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结论甘州区布鲁氏菌病防治成效显著,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趋于稳定,今后要加强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和牲畜入境检疫,并加大人畜间协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现在已经明确大部分GIST由c-kit或PDGFRA的突变引起(Hirota S,Isozaki K,Moriyama Y,efal.1998:Hei Firich MC,Corles SCL,DuensingA,etal.2003)。手术切除是GIST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易复发或转移。分子靶向治疗极大地提高了GIST的生存率。辅助及新辅助治疗、耐药问题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面检索2008年8月前发表的评价西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二线或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提取入选试验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疗效数据.对研究目的 相同的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定量合并,对不符合定量合并要求的数据作统计描述.结果 符合选择标准的临床试验22项,其中8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和13项单组试验.8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目的 和干预措施互不相同,未能进行定量合并.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先前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阳性的转移性大肠癌有效率16.4%~23.0%,中位生存期8.6~10.7个月,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有效率42.0%~67.0%,中位生存期33.0个月.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有效率46.0%~72.0%,中位生存期28.2~30.0个月.与KRAS突变型的转移性大肠癌相比,KRAS野生型患者能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中获得更高的有效率和更长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疗效肯定,KRAS基因状态可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病理学改变特征、临床分期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87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病理组织免疫组化及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87例患者5年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65.8%;5年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67.4%。免疫组化结果:CDll7阳性率:86.8%;CD34阳性率:88.1%;SMA阳性率:25%;S-100阳性率:5.26%。CDll7、CD34、SMA和S-100表达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间无相关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细胞密集程度、核异型程度、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有丝分裂数目、NIH分级、Miettinen分级和TNM分期等因素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期间有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细胞密集程度、有丝分裂数目、原发部位和TNM分期是影响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细胞密集程度、核异型程度、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有丝分裂数目以及NIH分级、Miettinen分级和TNM分期均可影响GIST患者的预后。细胞密集程度、有丝分裂数目、发病部位和TNM分期是影响GIST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采取微创接骨板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1.32±0.58)h、住院时间(8.54±2.62)d和骨折愈合时间(6.28±2.32)个月均明显短于A组的(1.75±0.54)h、(14.86±3.24)d、(9.32±2.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A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A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接骨板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皮肤电流感觉阈值(CPT)对亚急性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临时脊髓电刺激(SCS)治疗效果及疗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10日至2017年2月1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住院的亚急性期PHN患者20例,年龄40~80岁,无其他严重合并病。接受临时SCS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后外侧、后内测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4例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患者,取后外侧入路行外踝、后踝骨折钛板内固定,后踝骨折偏内侧则取后内侧入路行钛板内固定,取内侧入路行内踝骨折钢板或螺钉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24个月,平均随访(17.42±3.82)个月,随访率100%。所有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所有骨折经X线检查均骨性愈合,且内固定物位置形态良好,无松动、脱出、变形、断裂等情况。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优19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应用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较好的恢复踝关节功能,安全性较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闫建平  闫栋 《中外医疗》2012,31(13):79-7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近5年入住我院的36例腹部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系统归纳、整理后做出分析报告。结果 36例患者中29例行保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10d后复发肠粘连行保守治疗缓解,1例因肠瘘而再次手术,1例因并发败血症死亡。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因其症状典型,且易导致肠外瘘、再梗阻、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而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治疗应以非手术为主,只有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者怀疑有肠绞窄、继发腹腔脓肿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