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围手术期系统管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我院内镜中心2015年1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3例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SD术治疗和围手术期一体式系统化管理。结果 经围手术期系统化管理,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ESD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1天,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SD手术可作为治疗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系统化管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方法 93例住院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采用认知治疗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各测1次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同时测评45例健康人。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失眠症患者的DBAS评分与健康人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DBAS评分和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认知治疗能改变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给予不同时间停通气后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3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提供实验室完成。4月龄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144只,体质量260~29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停通气1,2,3,4,5,6和7min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气管插管后应用肌松药消除大鼠自主呼吸,停通气相应预定的时间(停通气1,2,3,4,5,6和7min)后立即恢复通气和心肺复苏,记录从开始停通气至平均动脉压<25mmHg的时间(TCA)和从开始复苏至收缩压≥60mmHg的时间(TROSC),复苏成功者继续呼吸机支持60min,全程记录脑电图变化。记录复苏后24,48和72h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停通气1,2,3min组大鼠全部存活;停通气4,5,6min组分别有12,8和3只大鼠复苏成功,停通气4和5min组各有1只大鼠在复苏后24h内死亡,以上3组死亡率分别为33%、61%和83%;停通气7min组大鼠无1只复苏成功,死亡率100%。②停通气3min以上组所有大鼠均发生循环停止,开始停通气到循环停止的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停通气4,5和6min组开始复苏到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较停通气3min组明显延长(P<0.05),停通气5和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延长(P<0.05)。③停通气后脑电图频率和波幅降低直至等电位,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恢复通气后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④对照组和停通气1,2,3min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正常,停通气4,5和6min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停通气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降低(P<0.01),各组神经功能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停通气2min内无循环停止,恢复通气后可直接出现持续脑电图;3min时均循环停止,但都可成功复苏且神经功能评分未受影响,恢复通气后首先出现单个爆发棘波,随后棘波出现频率逐渐增多并最终出现持续脑电图;4min以上时仅部分大鼠可成功复苏,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复苏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升高,棘波出现时间和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也明显延长;7min时无一复苏成功。通过实验建立了不同时间停通气损伤后大鼠死亡率、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学院后教育及医疗规范和质量保证的必然趋势~([1])。考核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环节,亦是目前基地教学亟待提高的工作环节。传统的床旁考核和单项技能考核缺乏一致性和有效性。如何评估住院医生的临床核心能力:专业医学知识、病患照顾能力、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职业精神、临床工作中学习与提高、医疗执业能力,是考核的关键。如何设置有效的考核方式,也是发现教学问题,指引教学方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2岁。糖尿病25年,规律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药物治疗。1994年在外院曾行左侧附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附睾平滑肌瘤"。2012年3月因"右侧阴囊逐渐肿大17年"就诊我院,主诉发病以来偶感隐痛,反复抗炎治疗无效。入院专科体检:外生殖器发育无异常,阴囊皮肤无红肿,双侧腹股沟区未及包块。右侧睾丸、附睾界限不清,体积增大,有沉重感,大小约6cm×5cm×5cm,无触痛,质硬,透光试验阴性。左侧睾丸体积较小,大小约1cm×1cm×1cm,质软。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国内主要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拉米夫定预防肝移植术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会出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导致耐药甚至乙型肝炎复发.分析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的主要病因及防治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2-01/2008-01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01/2007-12有关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YMDD变异的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论文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为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YMDD变异的主要研究进展: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病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肝外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入侵、免疫抑制治疗、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有关.国内肝移植术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主要防治方案是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与拉米夫定,既经济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会出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导致耐药,乃至乙型肝炎复发.目前阿地福韦等药物可作为YMDD变异的补救治疗方法.结论:病毒变异和乙型肝炎复发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防治方法正在不断改进,目前正在寻找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廉价、安全、方便及有效的防治策略.此外,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和风险/利益评估.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外科手术后食管气管瘘是较难避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后续治疗非常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食管癌外科手术后食管气管瘘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瓣移植及荷包缝合瘘口封堵治疗,2个月后复查见瘘口闭合,总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枸橼酸与普通肝素抗凝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的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对比。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之间行肾移植术后出现DGF的3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行CRRT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抗凝,观察组则采用枸橼酸抗凝,对两组患者的血液净化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血流速度、24 h置换液量、透析器使用时间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发生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0.0%,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3例,全身皮下瘀斑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8.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GF患者在行CRRT治疗过程中,应用枸橼酸抗凝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显著高于普通肝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利培酮在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地位。方法206例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氟西汀组、利培酮组和氟西汀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分别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满8周后,联用组HAMD减分率大于氟西汀组(P〈0.05),氟西汀组大于利培酮组(P〈0.01),且从第2周末开始,联用组比两组单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各时期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氟西汀对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比单用氟西汀或利培酮要好、起效要快,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但单用利培酮的疗效则不及氟西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