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CVS)发生率高达30%~70%,是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动脉瘤性SAH的病理生理机制虽没有得到精确阐明,但国内外多数学者都认为,CVS明显地同蛛网膜下腔存有积血有关。自1999年3月起,本组124例SAH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合文献,对其病理基础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52例患者治愈24例,好转1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0例。治愈率46.15%,病死率19.2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的病死率相当高,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造影阴性1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特殊类型的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认识水平,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首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SA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148例患者Ⅱ级以下133例,除5例患者行腰穿检查确诊为SAH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1~2d内行头颅CT检查确诊。根据CT表现,出血仅位于中脑周围池者,和此部位延及一侧或两侧侧裂池者?延及纵裂池者?并有脑室出血者共122例。全部病人均在发病1~20d内首次行DSA检查,均为阴性。88例复查无阳性发现。139例病人愈后较好;3例有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恢复较好;3例因高龄合并其它脏器并发症家属放弃治疗。百余例患者随访6~36m,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提高对其的认识,对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非典型的PNSH患者,在除外脑血管痉挛的情况下,要有技术充分的6条血管的脑血管造影,多个角度投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血肿进展相关因素。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4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1例,女性43例;年龄16~60岁,平均(35.6±10.7)岁。其中30例血肿进展患者为进展组,104例为未进展组,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创伤严重指数(IISI)、休克指数、手术、凝血状况、液体复苏及血压调控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GCS、ISS评分、IISI、6h内的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开颅手术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休克指数均明显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颅内血肿进展与48h平均动脉压(OR=1.994,P0.001)、平均24h补液量(OR=0.342,P=0.038)、凝血功能异常情况(48h,OR=3.173,P=0.039)、多发脑挫裂伤情况(OR=2.921,P=0.041)相关。两组预后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R值_(进展)=0.590,R值_(未进展)=0.474,t=2.007,P=0.047),未进展组好于进展组。结论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出血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发脑挫裂伤患者更易出现,应予重视,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早期血压目标管理有利于减少血压波动和凝血功能异常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5.
肿瘤样脑梗塞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肿瘤样脑梗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术前诊断为脑肿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诊治经过及病程转归。结果6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梗塞。术前诊断:4例为胶质瘤,1例为转移瘤,1例为胆脂瘤。5例治愈,1例轻残。结论正确的鉴别有助于脑梗塞患者的明确诊断而免于不必要的手术,对于占位效应明显或合并出血、感染的病人应手术治疗。动态观察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颅内原发淋巴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继山  杨玉山 《医学综述》2008,14(5):664-666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不向中枢神经系统轴以外播散,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病理形态存在异质性,临床无典型性,影像表现多样性,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方可确诊。对手术切除分歧较大,虽然对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敏感,但缺乏共识方案,较全身及其他部位淋巴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的认识水平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PNS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 2 4例病人发病 1~ 14d内DSA检查均阴性 ,经治疗全部治愈出院 ,平均病程 2 9d。随访 3个月至 5年 ,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结论 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 ,提高对其认识 ,对临床治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其与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方法总结分析6例经临床手术病王甲证实的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全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切除坏死灶,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随着直线加速器、X刀、γ刀、光子刀、组织间近距离放疗等放射技术在临床上作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其与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存存一定难度,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与胶质瘤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法检测59例初诊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的CECs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后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变化与胶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负荷无关;治疗前后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变化在不同疗效、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1年生存率组有差异。结论提示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是评价胶质瘤近期和远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横纹肌样型脑膜瘤是2000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新增的一种病理类型,其发病率很低,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2例,现将其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