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实验采用优化的方法通过SPDP交联抗CD_7单克隆抗体与蓖麻毒素制成免疫毒素。经MTT方法检测其对表达CD_7抗原的Molt-4及HPB-ALL细胞系均有显著特异性杀伤作用。克隆杀伤实验结果表明,该免疫毒素在10~(-10)mol/L浓度时达3个杀伤log(即清除99.9%的molt-4细胞),而在此浓度时,其只抑制21.6%的粗-单系造血祖细胞生长,从而初步证明其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可用于清除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2.
<正>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是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血栓事件的首选治疗方案。临床最常用的口服P2Y12受体抑制剂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首个静脉血小板P2Y12抑制剂坎格瑞洛。由于来自大规模临床研究用于指导最佳的P2Y12抑制  相似文献   
3.
酶类作为一种特殊蛋白质应用极广泛,但它们往往不耐热。目前公认的蛋白质热灭活过程为:经中等温度、短时间加热后,其分子发生可逆性伸展,而在较高温度、长时间加热后,则发生不可逆的灭活,这一过程可能包括蛋白的聚集、肽键的水解、天冬酰胶的脱酰胺基、伴有或不伴有二硫键互换反应及辅基解离的“杂乱”结构形成等。嗜热生物体内的酶具有高热稳定性,此种特性不取决于某单一因素,至今发现这些酶具有的独特特征为:更多的离子对形成、金属的结合、糖基化、表面精氨酸残基数增多、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残基数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8年5—9月5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及检验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5例患者均因介入术中并发症,延长制动或局部压迫时间,无相关临床症状,因监测D-二聚体升高,发现深静脉血栓。初始抗凝予7~14 d肝素静脉泵入,D-二聚体下降至1μg·mL-1以下,开始口服华法林至3个月。高出血风险患者,华法林+双联抗血小板三联1个月,继而华法林+氯吡格雷抗栓。术后3~4个月随访时深静脉血栓均消失,抗凝期间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介入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局部压迫及制动造成的静脉血流缓慢,术后监测D-二聚体,有助于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此类患者预后良好,初始肝素抗凝,继而华法林口服3个月,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口服抗凝药期间应评估患者缺血和出血风险以确定抗血小板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房颤比率高,面临缺血及出血双重高风险。针对该类人群的抗栓治疗方案,尚缺乏统一的共识。本文就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高龄患者的抗栓治疗进行展综述。  相似文献   
6.
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受外源信号控制,信号传递过程的偏差引起各类疾病,因而阻断特定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可治疗某些疾病。细胞内信号传递经由一系列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实现。本文以生长因子为例详尽阐述了这种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以及此结构为基础,开发治疗性药物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存在的某些问题。这种治疗性药物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将对人类疾病产生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