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肋骨原发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部位原发骨肿瘤的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肋骨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并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10例单发,4例多发,良性8例,恶性6例,良性肿瘤最多为骨软骨瘤(4例),恶性肿瘤最多为骨髓瘤(3例).结论 肋骨原发性骨肿瘤病种较多,大部分病灶表现与典型部位的典型表现相符合,能通过X线检查发现病灶并做出影像诊断,部分病灶需要通过CT检查才能得出结论,MR是对病变内部及周围软组织影像征象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唑来膦酸注射液属含氮双膦酸化合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而抑制骨吸收,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引起的骨转移及高钙血症,应用广泛,因此临床医师必须考虑其长期用药安全性。唑来膦酸注射液对肾脏的不良影响临床病例较少,因此易造成忽视。现报道1例因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致急性肾损伤后经人工肾替代治疗恢复的病例,分析其诊断特征、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唑来膦酸注射液肾毒性的认识与了解,评估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并对其采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EAML的CT影像特征.结果 8例(共10个病灶)中6例单发,2例多发;5例(7个病灶)含有明确脂肪成分;CT平扫呈圆形或类圆形的稍高密度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静脉期7例持续强化,1例强化程度下降.结论 EAML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有助于与肾透明细胞癌及肾盂癌相鉴别,但与经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难以鉴别,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盆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腹盆部DSRCT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CT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较大肿瘤内可见坏死、囊变区,6例均可见多少不等钙化灶;增强扫描3例肿瘤实质部分呈轻至中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可见多发条状明显强化血管影。结论腹盆部DSRC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当青少年患者腹盆部出现多发大小不等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可提示DSRCT的诊断,确诊仍需进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种分布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本院11年间经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56例,分析其发病情况及影像学主要表现。结果: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共56例,按其发生比例依次为骨髓瘤(包括单发及多发性骨髓瘤)34例(占60.7%),软骨肉瘤、尤文氏肉瘤及原发性骨淋巴瘤各6例(分别占10.7%),骨肉瘤2例(占3.6%),恶性骨母细胞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占1.8%)。主要影像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8例)或混合性骨质破坏(6例),软组织肿块或肿胀(22例),病灶边界清楚(35例),边界模糊(21例);出现瘤骨或钙、骨化(9例),少数可出现骨膜反应(4例)。结论: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综合影像检查可提高对各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综合.结果:病变7例为单发病灶,其中6例发生在长管状骨,X线及CT检查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偏心或中心生长,可见骨皮质中断及部分硬化边,周围未见软组织肿块.2例行MR检查,病灶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病灶周围见低信号带,病灶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及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综合发病部位及影像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张玲  胡桂周  唐浩  胡碧莹  陈卫国   《放射学实践》2013,28(8):882-885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1例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X线、CT及MRI征象。结果:51例中有41例单发,10例多发。颅骨病灶表现为侵犯颅骨内外板、边界清晰的骨破坏;发生于四肢长骨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边界清晰,可见硬化边,骨皮质受压变薄呈扇形或浅碟形缺损,部分可见骨膜反应,多数连续,超过病变长度;发生于骨盆、椎体及其他扁骨、不规则骨的LCH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LCH的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少见部位病灶与恶性骨肿瘤难以鉴别,综合运用X线、CT及MRI能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少见类型乳腺癌影像、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主要特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类型乳腺癌21例,观察并分析其X线、超声、相关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结果 21例中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5例,粘液癌8例,髓样癌4例。21例X线主要表现边缘模糊或浸润型肿块;超声主要表现均为不规则实性不均质低回声团,边缘欠清,病灶内及周围可见血流。总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8.7岁;淋巴结情况:乳头状癌(4/4例)及粘液癌(7/8例)未见淋巴结转移;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5例)及髓样癌(4/4例)可见淋巴结转移。镜下病理:乳头状癌(4/4例)癌细胞形成中心见纤维血管束的乳头状结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5例)癌细胞簇与间质之间形成间隙;粘液癌(8/8例)癌细胞漂浮于细胞外液粘液湖中;髓样癌(4/4例)癌细胞密集,间质纤维少,间质中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髓样癌3/4例为三阴性;乳头状癌(3/4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5例)及粘液癌(7/8例)为非三阴性;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5例)肿瘤外侧细胞膜EMA染色阳性。结论少见类型乳腺癌各亚型间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特征性;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及髓样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但各型间影像学表现及发病年龄不具有特征性,术前影像确诊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MR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瘤的MR表现。结果 7例肿瘤中,位于鞍区3例,前颅窝底2例,大脑镰旁及颞部各1例。MR检查示:肿瘤在T1WI上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其中1例夹杂片状高信号,在T2WI中呈以片带状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高信号区呈囊泡状改变,其钙化部分6例在T1WI及T2WI中均为低信号影;1例在T1WI中为高信号,在T2WI中为等低信号影;注射Gd-DTPA增强扫描,5例瘤周呈花环状强化,2例周缘强化不明显,瘤内呈斑片状不均匀轻度强化,所有病例边界清晰,均未见瘤周水肿及瘤内出血。结论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及大脑镰区,钙化多见,具有延迟强化特点,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