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王静璇  张为远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1):2949-2950
分娩方式包括经阴道自然分娩,经阴道助产分娩及剖宫产.不同分娩方式可对新生儿机体产生不同影响,从而引起新生儿应激状态及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不同表现~([1-2]).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平滑肌电刺激对促进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2组患者均记录肠粘连的程度及部位,并于术后24 h开始腰腹部皮肤仿生物电刺激,观察组选择平滑肌电刺激模式,对照组使用传统横纹肌电刺激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规律肠鸣音出现、排气、排便、耐受普食的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现规律肠鸣音的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耐受普食无不适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电刺激不良反应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 平滑肌电刺激对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治疗效果优于横纹肌电刺激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浆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新生儿共150例,分为正常新生儿组(90名)及胎儿窘迫组(60例).再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5组,各30例,分别为阴道分娩组、分娩镇痛组、择期剖宫产组、阴道助产组(施行低位产钳助产术)和急诊剖宫产组.于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即采集脐动、静脉血各3 ml,分别置于抗凝管中,即刻离心,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分别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水平.结果 (1)各组脐动脉血NE及肾上腺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阴道助产组最高[(73±6) ng/L,(37.8±1.8)ng/L],其次为急诊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及分娩镇痛组,择期剖宫产组最低[(35±5)ng/L,(27.2±1.2) ng/L].多巴胺水平阴道助产组[(33.7±4.5) ng/L]及急诊剖宫产组[(32.9±4.5) ng/L]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各组脐静脉血NE及肾上腺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高低顺序与脐动脉一致.阴道助产组及急诊剖宫产组多巴胺水平比其他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无论脐动、静脉,胎儿窘迫组NE、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均高于正常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窘迫组生后1、5 及10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无剖宫产指征的个体,阴道分娩可提高新生儿脐血儿茶酚胺类激素的水平,分娩期自控硬膜外镇痛可抑制新生儿应激反应;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胎儿窘迫者脐血儿茶酚胺水平较高,既是新生儿提高自身对缺氧耐受力的表现,也是其缺氧状态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4.
王静璇  卢丹  魏薇 《武警医学》2017,28(3):265-267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切口憩室(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 PCS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01至2015-12因剖宫产切口憩室就诊于我院妇科的患者56例,以及在此期间于我院行剖宫产并术后复查子宫切口愈合良好者7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子宫位置、孕周、产次、剖宫产次、新生儿体重;围术期情况:有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产褥感染;剖宫产手术时机(择期、潜伏期、活跃期)以及子宫切口缝合方式(单层全层缝合或双层缝合),分析剖宫产切口憩室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中子宫后位者比例、产次及剖宫产次、妊娠期糖尿病的比例、进入产程的剖宫产数及子宫切口采用单层缝合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后位子宫(OR=0.370, P<0.05)、多次剖宫产(OR=0.147, P<0.05)、已进入产程的剖宫产(OR=0.543, P<0.05)及子宫切口单层缝合(OR=11.126, P<0.05)是形成PCSD的危险因素。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术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是降低剖宫产切口憩室发病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