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举宫杯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03-2012-10我院收治有手术指佂的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功能性子宫出血、CIN3患者10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举宫杯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50±12)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8.0±2.0)h。术后住院时间为5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举宫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优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抑制剂 (TIMP)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的发生、发展目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TNF α作为血管活性因子 ,促进种植灶内血管的形成。MMPs及TIMP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 ,使得异位子宫内膜得以在子宫腔外生存、发展 ,两者共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促进形成EM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辅助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停药后复发及妊娠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AFS分期Ⅱ~Ⅲ级)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对比分析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术后辅加抑制卵巢功能药物对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妊娠率、降低复发率有重要作用,其中米非司酮对AFS分期Ⅱ~Ⅲ级患者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01年1月—2001年12月,以介人的方法在B超引导下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梅  杨家林  温砾  刘会玲 《贵州医药》2001,25(12):1120-1121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 ,占生殖器肿瘤之首。当今治疗子宫肌瘤的建议用药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和米非司酮 (Ru4 86 )。米非司酮相对GnRHa而言 ,因其价格低、副作用轻、用药方便、重复性好、具有疗效而应用较广。目前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研究已逐渐深入 ,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米非司酮对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李克敏等[1] 对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 2 7例口服米非司酮 10mg/d ,连续 3个月后 ,其中 7例行子宫切除 ,测其血清E2、P、FSH、LH水平 ,并分别对子宫肌瘤及肌层组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选择性剖宫产的原因及其对孕产妇、新生儿的影响,旨在降低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50例行选择性剖宫产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65例经阴道分娩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从孕妇产前状态及新生儿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选择性剖宫产占相当一部分;(2)脐带绕颈、羊水过少不是选择性剖宫产的绝对指征;(3)产时出血量在选择性剖宫产组明显多于顺产组(P〈0.05)。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指导孕妇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目前对于非脱垂子宫的病变,需要切除全子宫的手术,利用女性的自然通道,由过去的传统开腹手术(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改为现在的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现将我院进行的LAVH 94例和同期进行的TAH 40例共134例患者进行比较,比较LAVH和TAH两种术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53、nm23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p53和nm23的表达。结果p53和nm23在良性、交界性、卵巢癌Ⅲ期及Ⅳ期各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45%、46%和40%、40%、55%、23%。nm23在卵巢癌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18%(5/28),较无淋巴结转移组83%(10/12)明显低(P<0.01);p53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50%(6/12)与有淋巴结转移组40%的差异不显著(11/28)(P>0.05)。结论提示p53过表达与卵巢癌的浸润和增殖有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nm23低表达在卵巢癌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与癌组织表面的种植及局部扩散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仪对外阴营养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外阴营养不良的患者42例,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组(22例)、硬化苔藓型组(17例)及混合型组(3例)。观察聚焦超声治疗仪对外阴营养不良的治疗效果。结果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组3个月后治愈率63.64%,硬化苔藓型组及混合型组近期治愈率分别为58.82%、66.67%。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营养不良是目前临床上值得肯定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辛晓燕  温砾 《医学争鸣》1998,19(5):544-546
探讨P^53蛋白和nm23蛋白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酸的表达及与肿瘤浸润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5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5例交界性上皮肿瘤,24例卵巢上皮癌组织的P^53和nm23进行检测。结果:P^53和nm23在良性,交界性,卵巢Ⅲ期,卵巢Ⅳ组中表达率分别为0,0,45%和46%,40%,41%,54%和23%,在卵巢上皮肿,nm23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83%,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