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背景:磁共振图像三维测量法不仅能观察和测量一个方向或一个平面的膝关节径线,也可多方向测量多个平面径线和角度.目的:评价磁共振图像测量在临床上膝关节置换中假体旋转对线中的应用.方法:以"磁共振,置换"为中文关键词,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eplacement"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09-10有关磁共振图像测量在临床上膝关节置换中假体旋转对线中应用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磁共振和CT同是三维测量,均能测量股骨外上髁最凸点、股骨内上髁沟最低点、股骨内上髁最凸点与膝关节后侧及远端关节线的距离,测量内上髁沟深度、宽度,并测量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前后径大小,以及测量股骨假体旋转角度,所测量的数据在临床上均有应用意义,且磁共振成像显示软组织远胜于CT,故磁共振图像测量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临床膝关节置换中假体旋转对线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CT征象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总结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 病灶部位及形态:右下叶2例,右上叶2例,右中叶1例,左下肺1例;2例呈类圆形,4例呈不规则形.病灶边缘及周围情况:2例边缘光滑,肺瘤界面清晰,并具有分叶征;4例边缘毛糙,肺瘤界面模糊,伴棘状突起,呈锯齿状改变.3例病灶周围伴有多发类圆形卫星状小空泡征.4例病灶紧贴胸壁,对胸壁无明显侵犯,未发现明显胸膜凹陷征及血管聚集征.病灶密度:呈囊实性肿块,以囊性成分为主,无明显强化,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其中2例伴有条索状钙化影.结论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囊实性肿块伴有卫星状小空泡征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OJ术后HF与MODS(采用王金达制订的MODS新诊断标准)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系,本文统计分析了146例OJ病人术后肝功能变化和MODS的发生和病死率,结果发生OJ的肝功能损害程度随黄疸程度的加重而加重。OJ并发HF的发生率术前高达16.4%,术后更高为24%(P<0.01);术后HF组的MODS发生率(82.9%)和病死率(48.57%)比非HF组均高(P<0.01)。OJ术后并发的MODS中80.5%有HF参与,是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器官,揭示OJ并发的HF是术后MODS和死亡的前提和诱因,采用新的MODS诊断标准有利于OJ时病情和机体损伤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髓外硬膜下神经鞘膜瘤与脊膜瘤的MRI诊断(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及脊膜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一附院1995~1997年间经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24例及脊膜瘤7例共31例的MRI及临床表现;结果:MRI对髓外膜内肿瘤的定位准确率达100%。T1WI低信号,尤其是T2WI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强化明显而不均匀,肿瘤沿扩大的椎间孔突出到椎旁呈哑铃状是神经鞘膜瘤的特征,而脊膜瘤的MRI表现常为T1WI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且发病部位、好发年龄及性别有一定特点,但两者的临床及MRI表现尚有一定的重叠率。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膜瘤与脊膜瘤的术前诊断,MRI具有准确的定位和较高的定性能力,如结合患者的姓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等综合分析,将更能提高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30例、32个瘤灶,观察肿瘤增强前后的信号改变、瘤体形态及邻近脊膜改变,并进行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脊膜瘤MRI主要的特征性表现是形态多为短棒状(占78.1%),90.6%瘤体内信号较均匀,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瘤灶多呈均质中等强化。可见“脊膜尾征”(占25%),手术及病理切片对照显示“尾”实际上其内层是肿瘤组织的延续,外层是异常增厚的脊膜,两层之间无明显分界。结论脊膜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较高,定位、定性准确;“脊膜尾征”的“尾”有肿瘤组织成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示手术时应充分切除之,以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髓外硬膜下肿瘤磁共振定性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MRI对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肿瘤69例、83个瘤灶(其中1例转移癌为随访证实),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1)神经源性肿瘤多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1/T2得分比值为0.31±0.2,信号不均匀,可见肿瘤血管,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但不均匀;(2)脊膜瘤T1WI多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多为等或稍高信号,T1/T2得分比值为0.85±0.19,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强化均匀,增强效果不如神经源性肿瘤高,可见脊膜尾征;上述肿瘤的T1、T2、T1/T2得分比值及强化效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3)其它脂肪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转移癌MRI表现可类似脊膜瘤.结论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极高,定位诊断正确率为98.8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5.2%.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治疗骨缺损的传统治疗模式。由于骨组织是可再生组织,医学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组织工程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工程修复手段,探索再生医学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医用前景。 方法:从组织工程医学关注的几个前沿领域,包括 “干细胞、组织构建与生物力学、骨科生物材料、人工假体置换、植骨移植”等出发,检索与这些组织工程技术手段修复股骨头坏死相关研究的文献,时间限定为2000-01/2011-12,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对3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着再生医学的进步,组织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包括: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炎症因子与股骨头坏死分析、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各种高分子生物骨支架材料修复股骨头坏死、人工骨植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等。但目前组织工程在股骨头坏死治疗过程中仍处在动物实验和经验性治疗水平。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干细胞;生物材料;髋关节置换;植骨;生物力学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34  相似文献   
9.
黄华驰  崔惠勤  陈达桂  韦建林  覃丽兰  邓燕云 《重庆医学》2021,50(19):3338-3341,3345
目的 探讨11C-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1C-MET PET)与MRI异机融合在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22例行11C-MET PET及MRI检查的胶质瘤术后患者,将MRI与PET图像融合.最终诊断依据为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计算融合图像、MRI诊断残留复发的诊断效能,并用x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对比,将两者诊断效能与最终诊断结果行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 MRI、11 C-MET PET与MRI异机融合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5.56%(10/18)、100%(18/18),特异度分别为100%(4/4)、50.00%(2/4),准确度分别为63.64%(14/22)、90.91%(20/22),融合图像灵敏度、准确度高于MRI(P =0.003、0.03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9).MRI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313);融合图像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强(Kappa=0.621).结论 11 C-MET PET与MRI异机融合在胶质瘤术后残留复发的评估中灵敏度及准确度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 MRI 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例 SCD 患者的临床特点及 MRI 资料。结果19例 SCD 中16例出现脊髓异常信号,主要位于颈胸段脊髓背侧,1例累及小脑皮层和延髓;病变为多节段脊髓受累,主要累及脊髓后索或侧索,其中2例累及前索;不同节段脊髓病灶可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增强扫描无强化;经维生素 B12治疗后病变范围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基本消失。结论MRI 对脊髓 SCD 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