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NPM)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DR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PM 59例,乳腺癌240例,通过DR征象与病理类型对比进行分组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NPM与乳腺癌DR病变深度、分布、表现形式、斑片影形态及边缘、索条方向及走行、钙化及透亮影等征象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乳腺DR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利于观察病灶的整体形态,并对钙化具有显示优势,NPM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需要对各种直接征象、伴随及间接征象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触诊阴性乳腺普通性导管增生与导管原位癌钙化的数字化X线片摄影(DR)征象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普通性导管增生43例,导管原位癌41例,临床均未触及肿块,对二者DR征象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处理。结果钙化灶延伸方向、钙化分布、钙化形态及血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钙化灶长径、钙化数目、钙化大小及密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触诊阴性乳腺普通性导管增生与导管原位癌钙化DR多表现为以低密度细钙化为主,鉴别要点包括钙化灶延伸方向、是否可见簇拥征及线状钙化,并结合血管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结肠腺癌裸鼠皮下微小移植瘤的近红外荧光成像表现及应用近红外荧光成像测量移植瘤大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小动物分子成像仪和非特异性探针Cy5.5对20只裸鼠行近红外荧光成像,进而得到关于肿瘤大小和荧光强度的信息;活体成像后裸鼠处死取瘤,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20只裸鼠皮下微小移植瘤早期成像清晰,荧光测量瘤体的平均径线为3.093 mm×2.188 mm,荧光强度均值为85219.40 PC.近红外荧光成像与游标卡尺测算移植瘤体积所得2组数据呈线性相关, r=0.915,P<0.0001.结论 近红外线光学成像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可在早期发现微小移植瘤, 并且可较准确直观地反映晚期移植瘤的形态和大小.  相似文献   
4.
分子影像学的许多发展已经使人们对活体内特异分子作用靶点和分子作用路径有了更直观形象的认识。近几年,高分辨率体内成像的方式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成像,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SPE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及光学成像(optical imaging)。在其光学成像领域当中新兴的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成像已逐渐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新进展主要包括生物兼容性好的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开发和和各类探针的合成,并针对各种疾病动物模型所进行的实验性研究。此综述将具体介绍近红外荧光成像在当前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数字化X线摄影(DR)表现形式与临床触诊的关系及病理类型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癌237例,通过DR影像、病理类型与临床资料对比进行分组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DR表现形式与临床触诊关系、病理类型与临床触诊关系在总体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分割检验显示触诊阴性组与其它两组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7),触诊较影小与阳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7)。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DR表现形式以片影伴钙化及单纯钙化为主,多呈触诊较影小的特点,触诊阴性病例以早期癌居多,建议重视临床触诊与影像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非特异性探针Cy5.5在裸鼠体内分布及显像研究,探讨近红外荧光成像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价值。方法:用MGC-803细胞株建立胃癌动物模型,进行早期、实时活体及离体显像实验。结果:近红外荧光成像可检测早期胃癌移植瘤的平均大小为2.807mm×3.045mm,与游标卡尺测得的肿瘤大小呈直线相关,r=0.924,P〈0.05。Cy5.5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主要代谢器官为肾脏;注入探针30min后,裸鼠肿瘤部位成像清晰,荧光寿命、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部位(P〈0.05)。60min后,肿瘤区的荧光强度始高于血液(P〈0.05)。90min时达峰值。肿瘤部位的平均荧光寿命为(3.1376±0.9894)ns,明显高于对侧部位(P〈0.05)。结论:近红外荧光成像可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瘤体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1例宫颈癌患者,均于新辅助化疗前后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评估化疗前后肿瘤的DWI图像及其ADC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肿瘤最大横径(37.10±11.23)与治疗前ADC值(0.83±0.12)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r=-0.175,P=0.348);治疗后肿瘤最大横径(24.03±5.65)与治疗后ADC值(1.10±0.16)之间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r=-0.208,P=0.262);治疗前后肿瘤横径缩小程度与ADC增加之间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419,P=0.019);化疗有效组20例,无效组11例,有效组治疗后ADC值(0.95±0.13)较治疗前ADC值(0.80±0.12)明显升高,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组治疗前ADC值(0.88±0.10)与治疗后ADC值(0.95±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序列有助于早期预测和评估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I-RADS 3-4级乳腺X线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75例患者共88个病灶的X线钼靶评估为BI-RADS3-4级病灶的影像征象, 分别统计各影像征象与良恶性之间的关系, 运用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结果 病变类型、边缘、形态、钙化形态及淋巴结情况与病变良恶性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体型、密度、毛刺、病灶最大径、钙化有无和钙化分布与病变良恶性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边缘的OR(1.859)取值最大, 95%可信区间(95%CI)1.032~3.347, P=0.0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RADS 3-4级X线表现中病灶的类型、边缘、形态、钙化形态及淋巴结情况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有意义, 其中病灶边缘与良恶性分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导管癌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DR)表现形式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导管癌195例,其中导管内癌36例(1组),导管内癌伴微浸润25例(2组),浸润性导管癌58例(3组),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76例(4组),对DR表现形式及病灶长径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DR表现形式与病理类型关系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分割检验显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组及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病灶长径与病理类型关系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分割显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导管内癌DR表现形式主要是单纯钙化;以片影伴钙化为表现的,病理类型多是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病灶长径50 mm,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