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儿童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横纹肌样瘤(ERNC-MRT)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ERNC-MRT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其中行CT和MRI检查的患儿分别为10例和3例。结果本组患儿男7例,女3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20±22.6)个月。肿瘤原发于颈部5例,纵隔3例,右侧腹膜后及盆腔各1例。瘤体大多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楚,最大径线2.2~11.1 cm,平均(7.3±3.1)cm。CT示肿瘤以实性为主,大多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多呈不均匀强化,4例内见囊变,1例见钙化,3例伴出血。MRI示肿瘤信号混杂,实性部分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或高信号,与CT检查一起统计,本组共发现6例肿瘤伴囊变,5例伴出血。确诊时,发现3例伴远处转移,3例静脉瘤栓,3例肿瘤经椎间孔侵入椎管,3例肿瘤侵犯破坏邻近骨质。结论儿童ERNC-MRT常见于低龄儿童,颈部、纵隔及腹膜后等椎旁中线部位相对多发,易早期周边侵犯或远处转移,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行动态增强MRI乳腺检查并同时经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确诊患者通过早期增强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强化峰值评价动态增强MRI的表现;病理切片经相关抗原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40例乳腺疾病患者,24例患者为恶性病变,16例患者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40例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中,早期增强率>60%的患者与早期增强率<60%的患者相比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P>0.05);而强化峰值、微血管密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疾病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膈疝与膈膨升的临床和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膈疝与膈膨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75~2006年临床确诊的31例婴幼儿膈疝及12例膈膨升临床影像资料。结果膈疝发病年龄较膈膨升早,临床症状重,预后差。预后与膈疝裂孔大小相关。两者影像学上有异同点。一些疑似肺部疾病的不典型膈疝病例,胃肠造影对于避免误诊有很重要的价值。结论检查小儿先天性膈疝与膈膨升可通过胸腹部平片及胃肠钡餐检查,确诊率可达90%,若结合CT、腹部B超、临床资料,确诊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给予核素肝胆显像剂后6h作为肝胆显像时间终止点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78例核素肝胆显像结果。采用双盲法分析,根据给药后6和24h内的图像有无肠道放射性聚集来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若在显像终止点肠道内仍无放射性聚集,则认为是先天性胆道闭锁导致的黄疸。结果每个观察者对于每个病例的6h以及24h的影像诊断意见均一致。观察者之间,有159例显像诊断意见一致。结论建议行肝胆核素显像进行黄疸原因鉴别诊断时,若延迟至6h仍未发现肠道有放射性存在,则进行24h显像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征象,并与乳腺良性病变进行鉴别。方法选择6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以肿块为主要表现的乳腺良性病变30例,以钙化为主要表现的乳腺良性病变30例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钼靶X线检查。观察乳腺癌病灶钼靶X线摄影征象,包括病变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等,重点分析肿块及钙化特征。并与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对比。结果 1.乳腺癌主要征象包括单纯肿块、单纯钙化、肿块合并钙化及钙化合并结果扭曲等。其中表现为肿块最多,共52例,比例为83.9%,表现为钙化次之,共23例,比例为37.1%。2.在肿块径线方面,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边界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乳腺癌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分叶及边界模糊的比例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癌病变中泥沙、短棒及针尖样钙化的比例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而乳腺良性病变圆点、小片及蛋壳样钙化的比例显著高于乳腺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主要包括肿块及钙化,且其主要征象与乳腺良性病变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后生长发育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移植后追赶性生长的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进行肾移植手术的受者术后随访的病历资料,生长发育指标:身高生长速率(ΔHtSDS)、末次身高标准差(HtSDS),生存指标:血肌酐、血清白蛋白、Hb、血钙、血磷、尿蛋白/肌酐、尿RBC计数、血压,并发症,用药情况(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降压药和骨化三醇等)。结果接受移植术受者18例,中位随访时间17.5(11,24.5)月,肾移植后第1年ΔHtSDS为0.8(0.1,1.2),追赶率为61%,第2年ΔHtSDS为-0.1(-03,0.4),末次随访HtSDS为-1.94±0.99,达标率50%。HtSDS移植前与末次随访呈正相关(r=0.64,P=0.005),与随访12个月时的ΔHtSDS呈负相关(r=-0.61,P=0.008)。随访期人肾存活率均100%,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重症感染、4例抗体介导性排异反应、1例原发肾病复发。糖皮质激素(GC)累积量(143.6±86.6)mg·kg-1,每天剂量为(0.30±0.15)mg·kg-1,使用降压药10例,骨化三醇9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HtSDS、移植年龄和血压是肾移植后身高追赶性生长的危险因素,降压药的使用是身高追赶性生长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随访终点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身高2个标准差,移植前较低的HtSDS、较小的移植年龄及正常低限的平均动脉压是儿童肾移植后提高ΔHtSDS的有利因素,降压药的使用是肾移植后身高追赶性生长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